2024年11月05日 

第06版:文明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先带动家里人,再传给更多年轻人。非遗道情传承人郑有莲——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非遗传承路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大饼西施高音唱,华丽美声又洪亮,清晰曲调均匀响,高亢激昂又豪放。”走进兰溪市永昌新村樟园里,悦耳动听的演唱声伴随着道情筒声从郑有莲家中传出。

郑有莲出生于1968年,是兰溪市永昌街道非遗道情传承人,曾获得浙江省乡村文化能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华好人、兰溪好人等荣誉称号。说起自己的家庭,郑有莲始终充满笑容。

郑有莲说,自1991年与丈夫胡星亮结婚以来,他们的夫妻关系一直非常和睦。1993年,郑有莲开始经营日式服装贸易生意,由于工作繁忙,郑有莲时常要到杭州进货,丈夫就主动挑起了送货、照料儿子的责任。虽然丈夫的支持让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撑,但是郑有莲总是放不下她心里的热爱。

上世纪80年代初,12岁的郑有莲接触到了民间艺人高朋的长篇道情《八美图》,精彩的表演让她就此迷恋上了非遗道情艺术。婚后一次日常的聊天中,郑有莲向家人提起她曾经练习道情的经历,丈夫便支持郑有莲重拾对道情艺术的热爱。

10多年来,丈夫和儿子成为了她每天表演非遗道情艺术的忠实听众。郑有莲告诉记者,她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会给家人唱道情。在她的感染下,儿子胡益涛也逐渐对非遗道情艺术产生兴趣。“他每天回家都会听我唱道情,15岁就开始主动帮我一起做表演的道具,现在已正式成为我的徒弟啦。”郑有莲笑着说。

郑有莲不仅把非遗道情艺术发展为家人的共同爱好,还通过带徒传艺的方式,让非遗道情艺术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兴趣爱好。2021年,郑有莲成立了兰溪市郑有莲道情传承中心,并通过在永昌中心小学担任道情辅导员的方式带徒传艺,把自己表演时的打拍、动作、声腔、音调等经验传授给大家。目前,已有3批50余名学生参加培训学习,并多次在兰溪、金华相关赛事中获奖。不仅如此,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郑有莲开始挖掘道情艺术,进行道情作品的个人创作,她先后创作了《温情之爱》《美丽引得百凤来》等300多件道情作品,并通过每月义演的方式,向各地群众传递道情艺术的魅力。

现在,“非遗道情艺术”成了郑有莲一家人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他们时常会围绕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道情艺术进行交流沟通。郑有莲告诉记者,在学习和传承非遗道情艺术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真诚的道理,不仅将这份真诚贯彻到作品中,也融入到自己的家庭经营中。“我经常告诉自己要懂得真诚、知足常乐,这些道理让我学会了经营家庭和事业,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郑有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