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最牛“棒棒” 先搬东西后讲价
就算没有那张照片,冉师傅依然会是朝天门市场最受欢迎的“棒棒”。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商场放假的半个月,他有350天都会来扛货、发货,风雨无阻,而且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朝天门市场的‘棒棒’里头,要说冉师傅是第一,应该没人有意见!”在大生商场做了二十几年商贩的吴庆元笃定地说,几百个“棒棒”中,就数冉光辉收入最高。他说,冉师傅一般不讲价,经常是二话不说先担货,再收钱,不像有的棒棒,钱少了不肯去。通常老板们不会亏待他,就算给的钱少了,他也总是憨憨笑几声,“没啥,力气嘛,用完了还会有。”
冉光辉的力气也是出了名的大。他曾担过235公斤的货物,有人不信,但那是快递单上明明白白写着的。莫非冉光辉有特异功能?他摇摇头。
一百斤、两百斤慢慢挑,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指关节渐渐变形,日子久了,自然变为了“大力士”。
他还总结出了扛重物的诀窍:腰和肩膀、腿上都要用力,还要尽量把重心往高处放,越高越省力。
力气大、不怕吃亏、不怕吃苦,是冉光辉的业务量远远高于同行的“秘诀”。普通“棒棒”每月能挣两三千元,而冉师傅收入有五六千元,有时候甚至上万元。
“我们是服气的,他比我们付出的更多、更拼。”“棒棒”邓师傅由衷赞美说,“冉哥还是党员哟,是我们朝天门‘棒棒’的骄傲。”
当“棒棒”,是冉光辉的无奈选择。他小学没毕业,没有其他技能,只有一身力气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在他20来岁时,妻子瞿光芳从老家垫江来主城擦皮鞋,冉光辉花5元钱买了根“棒棒”,趁着农闲时,到各个码头、商场帮人挑货。2009年,一家人正式搬到了城里,当时已近40岁的冉光辉到朝天门批发市场当起了“全职棒棒”,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那张照片,让更多摊主认识了这个“棒棒”,老板们知道他上过电视节目和报纸,认为他够“靠谱”,业务也更好了。
“其实出不出名,还不是一样!都是要靠力气挣钱养家!”冉光辉说。自从十年前那张照片出现在网上,就时不时有人来找他合影,他都欣然接受。但拍完照,他依然拿起棒棒,继续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