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9日 

第06版:两会特刊

实干笃定前行 全面推进“四大战略”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一)

  编者按:昨天上午,兰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代表兰溪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昨天下午,出席兰溪“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发表看法,积极建言献策。

  坚持新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强工兴市”

  《报告》指出:以“让兰溪企业有更高效益”为目标,通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徐浩军代表:小微企业虽然“小”,但发展得好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单打冠军”,也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为此,我建议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物流方面,政府部门能予以支持,缓解企业压力,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章小华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兰溪营商环境明显提升。建议从政策、财政、融资等方面,支持兰溪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推进产业升级,同时,降低工业企业资源要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项目集聚能力。

  《报告》指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继续整治“低散乱”不动摇,清理盘活低效用地4000亩。

  潘绍声代表:“亩均论英雄”改革举措,对于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优质项目落户,促进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作用。建议进一步提升优化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按照不同性质的企业,制定不同行业的评价办法,并对于部分特殊行业、高新成长型企业,实施扶持性政策,助其发展壮大。

  《报告》指出:引导对接资本市场,全年新增股份制公司12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家以上,推动凤登环保上市。

  张芊代表:上市公司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很大,建议下步在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谋求上市的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大力招引已经上市的企业入驻兰溪发展,从而更好地助推兰溪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光膜小镇已入驻企业15家,累计投资30亿元。

  姜憬委员:光膜小镇的建设可以说是兰溪“强工兴市”一个有力的着力点,建议提升光膜小镇的土地基建速度。同时,部分入驻企业面临着相同的供应商和相同的服务商,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企业之间互惠共赢的机制,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报告》指出:开展“项目招引建设年”活动,强化市级招商小组和五大专班职责。

  冯利民委员: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是助推兰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得知在2019年兰溪已经引进了很多优质项目,但项目引进后,我建议要特别关注它的落地情况。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项目的落地服务,不但要保障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帮助企业集思广益,在产品提升、销售等方面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 深入推进“文旅兴兰”

  《报告》指出:举办“百县千碗味道兰溪”活动,推动兰溪美食走出去。

  严谷芳代表:目前,兰溪美食小吃布局较为分散,游客往往浅尝辄止,无法真正体现兰溪美食小吃的精髓。建议借鉴其他城市经验,规划建设一条集兰溪各地美食小吃于一体的美食街或美食城,出台优惠政策,让美食小吃业主集聚,让游客游在兰溪、吃在兰溪,打造成兰溪旅游的另一张金名片。

  《报告》指出:办好特色节庆,继续举办国际乡村马拉松赛。

  陈建斌委员:我们兰溪的体育赛事精彩纷呈,目前,马拉松赛事、龙舟赛等赛事经过多年运作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民间武术也搞得有声有色,其中青少年武术曾经上过全国少儿春晚。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的运作公司和专业的人才,培育和打造品牌赛事,同时借助在外乡贤的作用,扩大兰溪品牌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报告》指出:深挖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积极对接长三角,主动融入钱塘诗路,争创省文旅融合改革试点市。

  戴志坚委员:发挥兰溪的古建筑资源优势,倡导成立一个长三角地区古建筑保护利用论坛,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融入”与“共建”的目标。

  《报告》指出:系统梳理文化资源,把文化优势转换成文旅经济。

  盛良灿委员:建议继续挖掘好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代奇僧”东皋心越的名人资源,把他在佛学、诗书、绘画、制印、琴学上的特色名片融入到兰溪“文旅兴兰”、“诗路文化”的战略布局中来。

  坚持民生为本 深入推进“环境兴人”

  《报告》指出:深化“聚兰工程”,重视本土人才、实用技能人才培养。

  胡爱华代表: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触很深,提振了信心。近年来,兰溪十分重视人才,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建议在已经有良好开端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力度开展人才工作,可以在企业里开展一些技能比武,提升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报告》指出:重点围绕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查漏补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低收入人群的关爱服务体系,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吴燕娟代表: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数量多、涉及面广,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关爱、教育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单薄且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给予高度关注,要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报告》指出:深化“聚兰工程”,重视本土人才、实用技能人才培养。

  余志军委员:近年来,兰溪许多企业都面临人才问题,生产一线技术员工年纪偏大,缺少年轻的技术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此,我建议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要与技术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年轻一代,并提高各项优惠待遇,留住人才。

  《报告》指出:做深做实“三服务”,落实“亲清”政商关系。

  胡晓明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19年的成绩,指明了2020年工作目标,报告内容十分鼓舞人心。在新的一年优化营商环境中,我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加大“三服务”力度,补齐短板,将被动联系变为主动服务,多走访企业,聆听企业主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坚持产业融合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增加农村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统筹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等资源效用,继续实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刘建辉代表: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在村容村貌等“外表”上做文章,更要在提升精神文明上下足功夫。与日新月异的村貌相比,当前,兰溪农村文体活动偏少,建议加大农村文化公共设施资金投入,加强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快文化礼堂建设步伐,补齐农村“文化短板”,充实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

  《报告》指出:以“让兰溪农村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为目标,像抓工业一样抓三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兰溪的农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三农发展优势。

  盛晓明代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实”字贯穿始终,作风务实、文风朴实、总结成绩实实在在、分析问题实事求是、目标任务切合实际。我建议,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步伐,加强村班子培训,加强平台搭建,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服务协调,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打造“一镇一品”,推动错位发展,壮大云山、马涧、柏社为重点的杨梅产业带。

  陈国有委员:杨梅是我们兰溪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个农产品, 要把这种相对优势转化成为绝对优势,把“兰溪杨梅”的品牌知名度做到像“金华火腿”那样响亮。建议提高大棚的基础建设,引进民俗娱乐活动,提高游客的采摘体验,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本版文字 记者 项柔刚 杨一之 成 超 徐桢瑾 徐正达 姜一峰 叶 青

  本版图片 记者 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