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 

第04版:观点

绷紧的弦 现在还不能放松

  ■ 向南平

  “个别省份又出现聚集性病例,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再次拉响警报: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还没有完胜。在疫情防控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任何一个苗头都有可能成为破坏疫情防控大局的隐患。稍有不慎,防控努力就会付诸东流,防控成果就会功亏一篑。

  客观来说,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防控的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缓解,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持续回暖。但是,随着疫情防控举措进入常态化,不少地方一度绷紧的防线变得松弛,一些公共场所变得拥挤不堪,让人捏一把汗。要知道,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疫情防控并没有“撤防”。此时此刻,多一些警觉和防范,比盲目的乐观和热闹更重要。

  该绷紧的弦不能放松,更不可忽紧忽松。比如,武汉虽然“解封”,但解除通道管控不等于解除防控措施,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继续做好群防群控、社区防控至关重要。再比如,经过长时间的封闭,按捺的消费需求渴望释放,中断的生产经营亟待恢复,这就需要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有序复工复产,在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生活常态化。总的来看,欣喜之余仍需保持清醒,激动之外绝对不能擅自“乱动”,必须慎终如始,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五一”小长假在即,钟南山院士在一次采访中对此斩钉截铁。应该说,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线。从之前“洗手差点把皮搓掉”,到现在“不戴口罩放飞自我”,提心吊胆不可取,掉以轻心更不足道。对个人来说,勤洗手、戴口罩、少串门、不聚集依然是抗击疫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千家万户抵御疫情侵染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