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 

第10版:芥子园

煮一壶谷雨三春茶

  ◆ 周铁钧

  多年来,我喝茶都是把一撮茶叶捏进保温杯,冲入开水。第一杯色浓味苦,二杯茶香浓郁,到了四五杯,已透澈见底,饴软的乏茶清晰可见。

  去年仲春,去杭州旅游,导游带我们去狮峰山茶园。大巴车在秀山峻岭间穿梭一阵,迎面见得一个硕大的牌坊,上面隶体横书:龙井村。步下车来,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贯村中,两侧修竹掩映、茶树叠翠、薄雾缭绕,像泡在绿茶里。

  游览完茶山绿海,老龙井、御茶园等景点,我们漫步村中,见家家门前摆得箩筐成排,装满新茶,有的上插纸牌:三春茶。导游说:“头春、二春、三春茶是指采茶的季节,三春采自谷雨前后,产多量大,货真价廉。”

  茶农把几种茶各沏一壶,让游客品尝。我各喝了一小碗,不谙茶道的我分不出明显优劣,抓几粒三春茶嚼嚼,虽苦涩但茶味浓郁。我见价格十分便宜,便买下两斤。带回家后,如常日沏上一杯,喝一口急忙吐了出来,苦涩浓冽,难以下咽。以为茶叶放得过多,倒掉重沏,但茶叶少了只喝一杯就色味皆无,我不由心生嫉怨:上当了!将一大包“三春茶”塞到角落,再不去理。

  数月后的一日,闲步街头,见一家新开的茶馆,门前竖一招牌:新到三春茶。怎么用十分难喝的茶叶招揽顾客?我觉诧异,推门进店,不由眼前一亮:店主竟是我多年前的熟人——老马。一阵寒暄得知,他一直在南方做茶叶生意,今年告老还乡,经营起小茶馆。

  老友邂逅,对坐热聊。老马沏一壶茶,雾气腾腾地倒下一杯:“尝尝我煮的三春茶,味道如何?”

  我呷一口,不由一惊:温润微苦、茶香醇厚、口感爽滑。我讲起在杭州买“三春茶”的事情,老马听完,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解三春茶:每年立春前后,茶树萌尖,摘下曲卷的幼叶,称头春茶,质高价昂,珍稀名贵。季临惊蛰,茶梢长出一二寸、叶绽三四片,是为“二春茶”,亦称“明前茶”,最得茶客青睐。谷雨时节,雨水增多,茶树枝干足津,叶片肥厚,大量采摘的就是“三春茶”,制作茶砖、茶饼都是这种茶。

  老马又说:“杭州狮峰山是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不应有假,明天把茶叶拿来,我看看。”

  第二天,我把“三春茶”拿给老马,他捏起一撮捻捻,又扔进嘴里几粒嚼嚼,说:“手感僵刺,是硬梗老叶,味道苦涩,说明茶多酚、花青素等成份多,是正宗谷雨采摘的龙井三春茶。”

  “为何那么难喝?”我问。

  老马笑道:“是你茶道不精,沏茶不得章法。首先不能把水烧得翻滚,水温过高浇茶,氨茶碱、茶多酚等元素即刻凝滞,所以苦涩浓重。喝三春茶,要把水烧到细泡上浮,形似蟹眼,茶行称‘蟹眼水’。先用温水把茶冲一下,洗掉浮味,再用‘蟹眼水’泡10分钟左右,倒入壶中文火慢煮。待茶汤熬浓,捞去茶叶,兑入开水,才苦味柔溶、茶香馥郁。”

  回到家中,按老马点拨,煮一壶谷雨三春茶,果然色泽褐绿、浓郁甘醇、茶香沁人。自那天起,我开始热衷茶道,还买了一套透明材质的电热煮茶壶。水温烧至“蟹眼”置入“三春茶”,观赏叶片在壶中飘逸沉浮,如天外云卷云舒,似庭前花开花落,心中也涌起一种云水悠悠、平和安谧的美好意境。

  煮一壶谷雨三春茶,品味苦淡清香,浅涩甘醇,不由心生感慨:岁月如茶,人生在世如不历经意志磨练、精神陶冶,就难以发挥潜能,释动才智。只有似春茶煮水,才能尽展内涵,升华价值,享受舒缓、惬意的快乐,让恬静、祥和的日子更加精致绚丽,弥久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