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 

第07版:万象

发言稿改了11遍,直播前她专程买了正装

  说起入选参加研讨会的经历,王琇琨觉得自己很幸运。

  早在4月8日,团中央国际部接到联合国方面的邀请,希望能从武汉的大学中挑选一名学生代表进行直播发言。接到学校通知的王琇琨,提交了自己的简历。而事后她才得知,还有另外两名其他学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她一起进入了面试环节。

  “可能是我表达的内容比较贴近会议主题,所以才有机会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战疫故事。”王琇琨说,面试时,她主要介绍了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和中国抗击疫情的情况。“面试官很亲切,整个过程就像普通聊天一样。”

  4月9日下午,王琇琨收到通知,确定了她就是最终上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代表。在此后6天时间里,她一直为这场发言做准备。

  如今,当回看自己的发言视频时,王琇琨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僵硬。“怕说错话,怕举止有不恰当的地方,毕竟我代表的是中国青年人的形象。”

  为了这场4分钟的直播发言,王琇琨和学校老师一起,前后修改了11次发言稿,反复背诵了上百遍。直到直播前一刻,她仍在调整稿件。

  对于自己发言稿的主题,王琇琨用“合作、充实、信念”来概括。她介绍,“合作”是想传递中国在疫情防控里的担当,与国际社会互帮互助的这份情谊;“充实”则是说明在中国有太多如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利用假期从事抗疫志愿服务工作;而“信念”,则是每个人在战胜疫情时的付出和坚持,相信健康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4月15日,网络研讨会那天,平日里不怎么化妆的王琇琨,特意画了个淡妆,还准备了一套正装。“毕竟是作为中国学生站在世界面前,还是要注重下仪容仪表。”王琇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