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30日 

第02版:要闻

“李渔戏剧”与“小镇生活”的文化碰撞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昨天,记者来到李渔戏剧小镇,一下车就听到广播里传来李渔的《笠翁对韵》,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由石子铺成的戏剧脸谱,随处可见的李渔元素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是兰溪特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兰溪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充分挖掘李渔文化资源,不断增强传播和创新力度,推进“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夏李村作为李渔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因“李渔戏剧”而闻名,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话不完的美景。“戏剧小镇开园后,我们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向游客讲述李渔故事、阐述李渔思想、传播李渔文化。”永昌街道党工委书记徐荣标说,未来,这里便是人们了解李渔文化的最好窗口。

  走进夏李村,“李渔故里”高大牌坊耸立在村口,两边是“泄洪而下”的李渔坝。李渔坝是李渔任村“祠堂总理”期间修建的水利工程,省级文保单位,也是李渔的标志性成就之一。“这两边的李渔坝是后来新建的,就是为了激励后人要创新、要脚踏实地为民造福。”小镇工作人员邱晓介绍。

  牌坊对面是由李渔牵头建造的“且停亭”,也是中国十大著名凉亭之一。李渔亲自题写了凉亭的碑名和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副对联也是最早体现出李渔淡泊名利、休闲人生的思想。

  再往前走,是笠翁对韵小道、笠翁亭。只见5道门楼沿着曲径延伸,小道两旁刻着李渔《笠翁对韵》的文字,耳边同时传来广播里清脆的朗读声。一路走来,听着笠翁对韵的童声,走过一道一道的院门,仿佛正在一层一层地走进李渔的精神世界。

  李渔戏剧小镇自然绕不开戏剧。漫步中,记者发现路面、墙面不时出现脸谱、戏服、乐谱等元素。在李渔祖居对面,就有一座大型戏台。“我们村人人喜欢听戏、唱戏,戏剧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邱晓说到。

  据了解,李渔戏剧小镇分为夏李印象、先锋迎客、风花雪月、诗路花语等12个景区,包括听雪轩、鹤归楼、流韵台、水街、李渔清廉馆、闲情偶寄植物园等数十个景点。游客汤秀乡得知李渔戏剧小镇开园,一大早便从水亭赶来游玩。“以前来过好几次,这次感觉最新鲜,能明显地感受到非常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看着戏台上精彩的表演,汤秀乡笑得合不拢嘴,想着“五一”假期要带着家人再来游玩一番。

  徐荣标表示,下一步,永昌街道将充分发挥夏李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村制宜,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全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