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7日 

第09版:故事

一幅幅墙头画 撑起和美乡村的亮丽风景

  据《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介绍,墙头画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设计、调颜料、绘画等三个步骤。

  在设计阶段,是根据房屋墙体结构及户主的创作意图进行构思,确定绘画的内容、大小、高低,然后以铅笔或炭灰勾勒草图。绘制墙头画的颜料,古时采用炭黑(乌煤)、植物性颜料、牛皮膏、朱砂,现在用墨汁、五彩化学颜料。绘制工具有毛笔、纸、尺、墨线、毛刷等。随着社会发展,建材的更新换代,房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外墙用大理石、瓷砖、喷塑等代替,用的材料也不断更新。目前,画壁画、亭阁、庙宇用的是新型材料丙烯颜料,它有一种塑料成分在内,可使色彩鲜艳、耐久、不褪色。

  墙头画的内容主要有花鸟、人物、山水等。人物以古代典故为主,如“三国人物”“封神榜人物”“八仙过海图”等。

  不同时期的墙头画,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建国后,墙头画多结合形势,宣传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如宣传社会主义好、祖国建设一日千里、乡村远景规划图、愚公移山等具有宣传鼓舞作用的图画。“文革”期间,多以毛主席画像,配以毛主席语录、标语口号等为主。20世纪70年代,农民画兴起,农村劳动、丰收场面和团结奋斗等画面出现。还有一些图案以讨彩、吉祥为主,如喜鹊踏梅、凤穿牡丹、龙凤呈祥、双龙戏珠、松鹤延年、福禄寿禧、梅兰竹菊、渔樵耕读、花草虫鱼、山水流云等。

  而现在,农村墙头画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反映社会和谐、基本国策的墙画多姿多彩、百花齐放。墙头画已然成为和美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