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1日 

第01版:头版

围绕“四大战略” 全力打赢交通建设大会战

——2019年兰溪交通工作综述

  记者 徐正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兰溪市交通运输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圆满完成了交通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全力完善机制 交通建设稳增长

  近日,杭金衢高速改扩建工程二期兰溪段完成了高低压电线的入地下穿施工,为下步跨路桥梁改造扫清了障碍。

  “十三五”以来,交通部门牢抓契机,把“金兰同城”交通战略摆上首要位置,助力金兰同城“快跑”的交通大项目建设明显加快,临金高速公路、金兰快速通道(金兰中线)、351国道改建工程等一批新时期交通主骨架工程,有的正加快建设中,有的即将动工建设,有的已列入“十四五”规划储备;铁路方面,金建高铁兰溪枢纽工程已开工建设,兰溪即将迈入高铁时代;水运方面,女埠港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方下店港区加速推进,打造浙中西地区重要内陆港指日可待。

  加大投入力度 公路建设提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部门在全行业掀起“干事创业”新氛围,借力市委、市政府大干交通之势,刀口向内,向体制机制要成效、向创新要动力,推动行业全面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

  以农村公路为例,仅2019年,全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投入近3亿元,完成新建羊石线——下蒋坞、杨荸线——黎塘下等13条路线,共计14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公路主干线道路共中修26.2公里,白改黑7.4公里,预防性养护2.3公里;实施117.9公里的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完成县道天马线(嘉宝——红狮段)2.3公里的应急抢修……“串联产业带、联通旅游带、扩展生态带”为主线的农村公路高水平攻坚战,成为改善交通惠民服务水平的另一个主战场。

  在水上,“最多跑一次”改革、“浙闸通”系统让老船户们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水上服务区、多功能内河的防污染船、水上救援船等一批专业船舶让货船“宾至如归”。在车上,客车“村村通”工程通达率100%,投资5000万元更新了一批城市新能源公交车,使兰溪市区新能源公交车率达到100%,绿色交通开创历史。在路上,农村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农村交通服务站由“点”到“面”,一个个公路驿站成为新的公路风景。

  2019年,兰溪还把安装农村公路自发光标识系统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全面点亮农村公路,让百姓夜间出行更安全。交通部门投资900万元,共实施了68条农村公路的自发光标识系统工程。每当夜幕降临,全市大部分农村公路都亮起“小星星”,为百姓照亮出行路。

  严格执法整治 美丽公路再深化

  作为建材大市,超限超载始终是兰溪交通环境的诟病。为此,自去年7月9日全省启动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兰溪持续强化治超工作。

  交通部门在加大人力物力对国省道和农村公路进行大中修,确保良好道路交通环境的同时,按照“平栏板、盖油布、控源头、严执法、建机制、管长效”的治超理念,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治超工作,做到“舆论宣传、源头管控、科技治超”三措并举,坚持交警、路政、运政联合治超24小时不松懈,提高群众出行的安全系数,提升公路路况和使用年限,改善公路的运行环境。

  去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治超执法人员5429人次,检查车辆2105辆次,联合公安交警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503辆,卸载货物26071.3吨,计分3015分,收取罚(没)款39.145万元。截至目前,投入1050万元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共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534辆,收取罚(没)款285.635万元,查处污染公路路面车辆184辆,路政收取赔补偿款23.53万元;运政检查源头企业384家次,督促源头单位整改非法改装车辆52辆,设立公示牌26块,路面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50余辆,查处货物扬撒路面车辆43辆,收取罚(没)款7.2万元。

  强化主题教育 交通铁军勇担当

  交通部门承担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保障和安全监管的重大职责,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交通部门通过人才直通车等方式,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做好技术力量储备,加强交通队伍建设,并不断压细压实项目建设任务,创新考核机制,让交通大项目“跑起来”。

  与此同时,在交通系统开展“立清廉规矩,守廉政底线”活动,创新工程招投标管理和相关执法事项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红色教育、执行定期谈话制度,让干部职工在创造交通新环境优势的路上不掉队、不拖后腿,当好铁军“排头兵”,掀起打好交通大会战的新高潮,为推动“四大战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兰溪市交通部门将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金华市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战略机遇,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开展“交通大会战”,实施“8313”工程,全力突破交通项目建设瓶颈,加速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补齐交通短板,推进“金兰同城化”,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兰溪交通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