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 

第08版:理财

代表委员热议税收营商环境

灵活机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并强调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再次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受到代表委员广泛关注。

  去年,我国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1月1日起,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4月1日起,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降低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5月1日起,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渐次落地、效果叠加倍增,有力推动了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浙江义乌打工近10年后,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团结村村民袁海波回到老家,创办了一家劳务输出企业,从农民工到创业者,对于这些年营商环境的变化他感触颇深。

  “现在创办一家小微企业门槛低、手续简,不到一天,就可以顺利办妥。”袁海波表示,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国家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优惠政策,一年能省下不少钱。

  相比小微企业,制造业更需助力创新升级的“梯子”,很多代表委员认为这把“梯子”已经“搭”起来了。“我曾提出希望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等建议,如今件件都有了回音。”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算了一笔账,企业2019年享受留抵退税335万元,优质的营商环境盘活了企业发展的春水,使得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之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政策成效如何?企业有无“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林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部分企业面临复工难、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流断裂、市场未打开等诸多困难。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优惠和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雪中送炭,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年多来,税务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税收营商环境。代表委员们普遍表示,办税缴费流程更简、时间更短、体验更好、满意度更高。

  申领发票需要多少时间?“只需要几分钟。”两会前夕,在参观了办税服务厅并观看了浙江电子税务局、征纳沟通平台等线上平台的介绍演示后,全国人大代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首席合伙人胡少先心中有了答案。“优质便捷的办税服务和贴心的税收宣传辅导让企业获得了更多‘幸福感’。”胡少先表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好政策、好环境的支持,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还先后分3批推出54项办税缴费服务举措,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黎立璋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4月,企业能够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弯道超车”和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分不开,税事网上办、不接触、有速度。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