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 

第10版:小记者

女埠街头话“非遗”

  周末,我有幸加入小记者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尽管天气非常炎热,但依旧抵挡不住我们探索的热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女埠老街。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转动的石磨模型,一旁的爷爷热情地介绍起石磨的由来和作用。在古代,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个农具,用它来磨豆浆、做豆腐、磨玉米粉、做饭等。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这种石磨也就成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

  第二站,是一个泥塑雕像馆。只见柜台上摆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名人雕像,有雷锋叔叔、毛主席爷爷、鲁迅爷爷,还有孙悟空等卡通形象。制作泥塑的爷爷告诉我,雕塑过程非常复杂,一般选用细腻又带粘性的黄土,经过捶打、摔、揉等工序,以及塑形、修改,才能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些鲜活的人物雕像,充分展示了捏泥人精湛的手艺,也体现出女埠地方文化特色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竹编馆。还没踏进门,我就被一只小小的竹编蜻蜓吸引住了。只见那蜻蜓轻盈自在,真是巧夺天工!更让我惊叹的是,这惟妙惟肖的作品,竟出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之手。老人慈祥地把蜻蜓递给我说:“小朋友,我做这门手艺的时间,和我的岁数差不多大。今天,你有缘来参观这次文化展,这个蜻蜓就送给你吧!”我接过竹蜻蜓,连声道谢,对老爷爷充满了崇敬:老爷爷为了继承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竹编技艺上,几十年如一日,真是太了不起了!

  通过这场非遗展示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近距离了解了非遗,还真切感受到这些非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家乡、祖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振兴小学二(6)班:厉煜程

  指导教师:俞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