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第02版:要闻

从种植精品杨梅到延伸杨梅产业链

陶奉源:拓宽杨梅发展之路梅农增收之路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根据中宣部统一部署,本报今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深入挖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讲好发生在兰溪的小康故事,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记者 吴凌燕

  导报讯 眼下,杨梅采摘季已过,一座座杨梅山又回到了往日的宁静沉寂,但在兰溪市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杨梅的味道依然甜在空气里。

  “今年的杨梅季采摘结束了,但我们的杨梅汁生产正忙。”兰溪市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奉源说。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马涧人,陶奉源从小生长在杨梅山里,对梅农的“靠天吃饭”深有体会。杨梅栽培不易,好果难求,每年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农民的收入也不一样。为了对抗气候,他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在自己的杨梅山上率先搭起了120多亩杨梅大棚。同时,他向省农科院专家求教,请国际农业专家做指导,开启了“精品杨梅”打造之路。据介绍,在陶奉源的杨梅大棚基地,一项项生态化的物理防控技术,就是精品杨梅的根源所在。

  陶奉源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年的设施栽培,不仅提升了杨梅的精品率,而且也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兰溪杨梅走精品路线,绝对可行。

  据悉,目前,兰溪有杨梅种植面积7万余亩,年产杨梅4万吨,产值近4亿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大棚杨梅800多亩,亩产值达3.5万元。精品杨梅的打造,直接拉升了兰溪杨梅的价格。当陶奉源的精品杨梅在市场上卖出160元一公斤的“标杆价格”时,其他果农的杨梅价格也纷纷提升至60至120元一公斤,杨梅产业和产值实现了整体提升。

  成熟于梅雨季的杨梅,不仅上市时间短,而且储存困难,每年因为梅雨季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出现落果等情况比较常见。为此,在杨梅采摘季,将梅农手中的鲜果杨梅统一收购储存,待到杨梅下市后,用于生产杨梅汁,无疑将杨梅的产业链延长。

  陶奉源成立了兰溪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合作,针对杨梅“一日味变,两日色变,三日全变”的特性,依托全程冷轧工艺,研发出了杨梅汁生产技术,提升了杨梅附加值,延伸了杨梅产业链。“今年,我们储备了860吨杨梅,公司的杨梅汁日加工量可达2吨。”陶奉源说,收购的这些杨梅涉及90%的梅农,切实增加了梅农的收入。

  20多年的探索,从种植精品杨梅到延伸杨梅产业链,陶奉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杨梅之路,也拓宽了兰溪杨梅发展之路,带动了更多的梅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