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第09版:乡村兰溪

稻虾混养,一季可多收1.7万元

会桥村打造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增收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杜学贵

  导报讯 夏至后,兰溪各地农村开始忙着插种杂交稻。日前,记者在兰溪市上华街道会桥村看到,“稻虾共生”种植户范林军正在稻田、池塘里忙碌,只见他把小龙虾从池塘中捕捞出来,放养在稻田里。

  2018年,范林军看中了会桥村的环境,流转了150亩土地,搞起了稻虾混合种养。“稻虾混养,一季可多收1.7万元。”范林军说,“水稻虾”综合养殖模式,就是将“稻虾轮作”的“一稻一虾”,改为“稻虾共生”的“一稻两虾”,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实现一季双收,又增加了亩均产出。

  范林军指着刚打捞起来的小龙虾向记者介绍:“稻虾混养需要在稻田里每10米左右挖一条40多厘米深的沟。在稻田沟里,一次性可放置300个虾笼,一个虾笼能打捞约2.5公斤小龙虾。晚上把虾笼放在稻田沟里,早上再打捞起来,把小龙虾运往城里销售。有的老客户会驱车上门收购,生意蛮红火的。”

  范林军说,稻田养殖小龙虾生态环保,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稻田害虫可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养料,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产出的水稻和小龙虾品质优、色泽美、口感好。

  会桥村村委会主任郭林春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全力支持范林军推广稻虾混养模式和技术,打造稻虾共生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出技术、村民养殖、基地回收,带动村民增加收益。

  据悉,除了现有的150亩稻虾混养项目,会桥村正在洽谈50亩红美人柑橘及200亩薰衣草项目。“会桥村将重点打造农旅项目产业,紧抓发展机遇,大力创建农旅品牌,增加群众收益,持续带动乡村振兴。”郭林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