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第10版:芥子园

兰溪杨梅情

  6月上旬,我自驾去了一趟兰溪,看望32年前的炊事班老班长,顺便到他家里采摘杨梅。

  回家已经20多天了,甜甜的杨梅味道还萦绕在唇齿间,和老班长深厚的战友之情还悠悠地回荡在心间。

  兰溪,是我在四川邛崃县桑园空军机场场务连服役时,首次听到的地名。当时,我在炊事班当伙计,班长是兰溪人,他对我很亲切。他总说自己是兰溪人,话语中透露出对家乡的自豪之情。于是,我记住了兰溪这个地名。

  多年前,我转业回到老家后,老班长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要到了我的手机号码,热情地邀请我携全家去他的老家兰溪采摘杨梅。他说:“我在老家开了一个饭店,家里山上有很大的杨梅园,你和你家人一起来采杨梅!”在杨梅成熟的6月份,他几乎每年都要提前邀请我去做客,有时去看望他的战友,也会顺道给我带回来几篮杨梅。

  今年6月上旬,正好太太有空。于是,我们驾着车,按照老班长提供的位置,直奔他家。

  1988年“八一”前夕,我在济南军区空军后勤训练团训练8个月后,分配到成都军区空军邛崃桑园机场。到连队后,我被安排到炊事班锻炼4个月。每个新兵下连队,都要到炊事班锻炼。

  我和上士老班长、中士连队饲养员三人一个房间,当时我是上等兵。

  我们连队的伙食和津贴都比较好,一个星期有两次会餐: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晚餐,有好多菜,还有上沱牌白酒等。

  炊事班烧饭、烧菜,做包子、馒头就我和老班长两个人。一早起来,机场还在暗蓝色之中,我的手就伸进冷冷的泡菜罐里捞泡菜,再切好,拌上辣油和味精,这是战友们最喜爱的一道凉菜。

  会餐的当天,上士买来了很多鸡、鸭、鱼、猪肚等食材。由于爸爸从小就教会了我收拾这些食材,加上老班长的点拨,我很快地将鸡、鸭、鱼收拾好,再由老班长切好、拼盘、烹制。

  一般到中午1点,我们炊事班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我回到宿舍,坐在桌子边上,拿出爸爸寄来的高中书籍进行复习。每当老班长看到我学习的样子,总是会露出羡慕和赞赏的笑脸!他说我是“有文化的士兵”。

  在炊事班当了4个月的伙计,期间,看到和我一年的消防班新兵在饭堂里、机场上苦练消防装备灭火的情景,我拍了训练的照片寄给《空军报》,照片登在了《空军报》第二版。这位新兵后来参加空军场务连队消防比武,拿了第一名,立了三等功。

  一天,老班长让我自己炒菜,告诉我发酵面粉和做馒头的方法,叫我独自做馒头。我按照老班长的吩咐,一一完成了炒菜和做馒头。那天晚餐,老班长叫我给连队每个官兵打我自己烧的菜,大家都说我的菜好、馒头好。

  其实,我知道,菜的汤水少了点,馒头碱粉放多了一点,馒头有一点黄色。

  第二天,连长和指导员在点名时宣布:把我调离炊事班。

  一星期后,我奉命来到成都,在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担任战士报道员。过了4个月,我被安排到四川夹江县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高考复习班学习。4个月后,我考上了西安的空军工程学院。

  最后一次回到老连队,收拾行李,和炊事班老班长拥抱告别……

  4年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云南蒙自空军机场。一年后,我再次回到成都,回到军区空军宣传处,学习军队电视宣传。

  在成都期间,我一个人回到桑园机场场务连,连队官兵已经不在,炊事班老班长早就复员回到了家乡。

  32年后,和老班长在他的家乡相聚,我和老班长无比激动。

  他开着车,带着我和我太太来到了他家山坡上的杨梅园。杨梅园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我们吃着杨梅树上采摘下来的杨梅,感到清甜味醇,就像老班长的为人一样自然清新。

  晚餐在老班长的饭店里吃。我们坐下后,他拿出了他家祖孙三代的全家福给我看,并在边上一一介绍他的亲人和家人。

  晚餐前,老班长87岁的妈妈特地来到饭店,看望我和我太太。老班长烧了一桌特别新鲜美味的当地家乡菜,让我们品尝,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喝他自家酿的杨梅酒……

  第二天,老班长准备了自家种的10几篮子杨梅和李子,嫂子热情地邀请我们吃了午饭再走。可是,我们怕杨梅在车上放坏,急着要赶回。

  于是,他们将杨梅、李子帮我们一一放在车上,还特地将老班长92岁的爸爸和87岁的妈妈为我们酿的一大瓶杨梅酒也放到了车上……

  兰溪自古属越地,境内水系丰富。上有衢江、婺江,兰溪境内段叫兰江,并入下游富春江,最后进入钱塘江,归入东海。兰溪江水奔流不息,就像我和老班长的战友之情,弥久更坚。

  缪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