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未走 “伏”先至
今日入伏,你准备好了吗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天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就开始了。由于这两天兰溪处于梅雨带南缘,今天还将会下点小雨,气温会下降一些,预计今天最高气温只有29℃左右,小伙伴们还会觉得有点凉快。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入伏的时间都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今年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三伏的天数,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是中伏有可能是10天,也有可能是20天。今年和去年一样,中伏是20天,所以“三伏”足足有40天。
“三伏”雨丰在古代其实是个好兆头,尤其江南一带,民间还有“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天雨多,谷里米多”“伏天雨丰,粮丰棉丰”的说法。因为通常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被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气团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所以“三伏”的雨水尤为金贵。
自5月29日兰溪入梅以来,今年的梅雨期已达49天。“梅”还没出,“伏”又来了,这下“伏”“梅”合作,高温高湿,妥妥的“蒸笼模式”。梅雨跟头伏重合一段,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也发生过。比如去年7月12日入伏,7月17日出梅。老话说“梅里十天伏,伏里十天梅”,说的就是这种三伏天与梅雨叠加的日子。
大家都很关心何时出梅,其实还要看副高能不能稳住了。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这两天兰溪处于梅雨带南缘,白天气温较高,午后到夜里多分散性降雨或雷雨天气,18日后副高加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这样看来,出梅还要等到18日以后再观察看看。
如何度过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兰溪市中医院国医馆主任中医师叶可夫建议,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体力劳动或室外运动的群体,每小时至少喝2~4杯温水。同时,应少饮用冰冻饮料或冰啤酒,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要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可选择9时前或傍晚6时后到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建议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