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节俭课
大热天的,父亲依然忍着不开空调,不仅自己不开,还反对和他住一起的二哥一家开。他认为自然风最绿色环保,而且不伤心肝脾肺肾。可是他这一套理论无法说服儿孙,大家都知道,他只不过为了节约电费。假如用电不要钱,说不定他24小时都开着空调。
通常气温超过了37摄氏度,父亲便顶不住家里众人的压力,不得不默许打开空调。基于父亲常常说开空调太闷,呼吸不畅,而且会引发风湿病,二哥建议他的卧室就不用开了。父亲果然没开,但跑到二哥卧室挤着睡。二哥离婚多年,理论上父子挤一下没什么不方便。不仅如此,父亲还叫小侄儿也到这间房集合,就睡在沙发上。
“既然开了空调,一个人吹是吹,两个人吹也是吹。尽可能要让一台空调吹出最佳性价比……”父亲又搬出了他的节俭主义理论。二哥父子叫苦不迭,只盼夏天早点结束。
父亲平日里喝一点小酒,通常每天只喝一两,然而每每参加红白喜事,往往能喝三四两。回来后晕乎乎的,但想到送了一份礼,总得尽量回一些本,便顾不得许多了。何况在家喝的都是便宜酒,喜宴上的酒平日可舍不得买。
对于父亲的节俭,我们哭笑不得,私下里觉得他与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人物葛朗台、严监生有得一拼。
今年疫情期间,父亲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每天通过微信与老朋友互动,生活过得十分充实。于是,当征订员上门劝订下半年的报纸,二哥一口回绝了。岂料父亲又打电话叫人家回来,续订了半年。
“人家下岗谋一份差事多不容易,万一完不成任务又丢了工作,我能忍心吗?就是不看,我也得续订。”父亲说。
其实父亲哪里会不看,虽然视力越来越差,但他每一版都看得十分仔细,连征婚、讣告也不会漏过。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强迫家里所有人传阅。
“花了钱的,不能糟蹋了。我一直不喜欢娱乐新闻,尤其不爱看明星那些事,可咬着牙也要看完……”放下报纸,父亲又开始给大家上“节俭”课。本来看报纸是一种休闲,父亲硬是将它当作一项任务,他老人家就这么善于乐中作苦。
大侄儿打算今年秋天结婚,然而忙完新房装修,配置家电、家具时已然囊中羞涩。正焦头烂额,忽一日,父亲掏出自己的存折给了他,上面的数字出乎不少人意料。
“我们不能学外国人,搞超前消费。我们结婚得万事俱备,才能办喜事,不是住在一起就行了。这‘万事’得花多少钱?工薪阶层就那么点收入,平时不节俭,攒得下那么多钱吗?”父亲滔滔不绝地又上起了“节俭”课。
这回我们都洗耳恭听,因为我们想起来了,当初我们结婚时,平日吝啬的父亲也曾给过一个数字不小的存折,时间久了,竟然淡忘了。如今到了第三代,他老人家还在发挥“余热”,继续掏存折。该汗颜的是我们这些儿孙,赚钱的本事不大,还老看不惯他的节俭。
朱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