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 

第09版:芥子园

陈年“瓜”戏

  大姑家有个果园,每年放了暑假,就盼着大姑来请,好跟着去她家住几天,近水楼台,可以天天伙同大姑家的表姐去果园逛逛,顺便吃一肚子瓜果。

  大姑家的果园,园主是大姑的公公,那是个精瘦的高个子老头儿,他常驻果园,而大姑和大姑父平日种庄稼,偶尔去果园帮工。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儿到果园打牙祭的时候,也要看瘦老头的脸色。

  果园有桃树、梨树、苹果树,还有西瓜。暑假里,桃子和西瓜都成熟了,大姑父负责推着瓜果下乡卖,瘦老头留守果园。

  熟透了的桃子一盆盆放在果园土坯房前面,只要表姐发话,我们就可以随便下手抓。

  想吃西瓜得看瘦老头的心情和天气。天热得人要中暑时,他才会去瓜地摘一个西瓜,敲敲这个,拍拍那个,选一个最中意的,放井水里拔凉后,切开让我们吃。我早看出来了,瘦老头选的最中意的,就是最小个的,西瓜就是他的命,我们吃瓜,他心疼得很。

  若是园子里来了买瓜者,对西瓜的甜度产生怀疑,拿不定主意时,瘦老头便亮出骄傲的姿态对来者说:“我瓜地里的瓜随便你摘,保甜,而且个个都是脆沙瓤。”

  说完,瘦老头领着买瓜者来到瓜地。买瓜者自己在瓜地选个西瓜,递给瘦老头,瘦老头从井里拉上一桶井水,让西瓜在桶里翻几个个儿,洗得锃光瓦亮,再用刀轻轻一碰西瓜,西瓜便“刺啦”一声,裂成几瓣。我们几个小孩子立马神速出手,一人抱起一块大的,蹲在一旁啃了起来。西瓜汁顺着胳膊淌到了大腿上,然后滴到地上。我们顾不得那么多,小孩子嘛,吃相不雅也没人笑话。

  瘦老头让买瓜者自己拿一块品尝,买瓜者从我们剩下的小块堆里选一块,一口一口品尝滋味,还不等吃完一块,我们已经完成第一轮作战,开始第二轮进攻。有时,我们也一手持一块西瓜,左右开吃。

  多数买瓜者在吃完一块瓜后(想吃第二块也没了),便进入瓜地,让瘦老头摘几个,扛回了家。

  表姐从小在果园长大,抢瓜吃,她是行家,也是得了瘦老头真传。表姐早就泄密给我们啦,附近有好几家果园,所以买瓜者都是货比三家,大家价格都差不多,当然谁家瓜甜买谁的。所以呀,免费品尝的西瓜让他们尝一小块即可,否则再甜的西瓜尝多了也感觉不到好吃了。当然,这些理论都是瘦老头告诉表姐的。

  至于我们这些吃瓜的亲戚,也不能天天浸泡在西瓜汁里,得吊着馋虫的胃口,馋劲儿吊足了,等到来了挑三拣四、犹豫不定的买瓜者,才好派上用场。单看我们的吃相,就知道瓜有多甜了。要知道亲临果园买瓜的,通常是大户,一旦选中,就会购买不少,这样的大户来一个就得拿下一个。这也是瘦老头的主意。

  至于桃子,熟透了再不吃就烂了,自然管够。吃了不疼烂了疼,也是瘦老头的理论。

  我小时候不喜欢瘦老头,觉得他过于精明算计,但长大后,才理解了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民日子还不富裕,大姑兄妹九个,娘家的小孩十多个,每年暑假都去大姑家的果园避暑蹭吃,也就瘦老头,若换别人,未必容得下我们。

  细品当年瓜事,是否也是瘦老头一箭双雕,为不能管够我们这些馋孩子吃瓜而想出的面子套路呢?时光久远,瘦老头已驾鹤仙游,无从考证,但吃瓜亲戚未散,聚在一起还会说起那些年我们在果园度过的暑假。正因为物质匮乏,才让舌尖隔着时空仍能记起当年的瓜味,感慨,那时的暑假真有趣呀。

  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