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港塘村江家白手起家
明成化年间,兰溪东门街区一场大火,将世居东门的江员一家房屋全部烧尽,全家只好搬到横山乡石塘村(今石港塘村)投靠亲戚种田。好在江员有胆有识,能办事,又乐善好施,在石塘村站住了脚。他有四个儿子,均有作为,尤其是二子江择(1503~1581年)颇有抱负。江择不满足于耕种田地,他觉察到当时商品经济在萌动,便从兰江登船北上,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他走苏杭,赴江淮,小本经营,互通有无,一趟来回,获利颇丰。
当时嘉靖年间江南一带空前繁荣,社会上流行饮酒取乐。江择看准商机,将兰溪南乡所酿的酒外运试销。可能因水土各异,南乡一带的水含有微量元素,所酿的酒口感极佳,因此广受欢迎。江择就把石塘、上谢等村所酿的酒沿兰江运到天堂苏杭、留都南京,江南为之一醉。十年后,江择家产大增,还带动附近村民富了起来。
正因为要方便运酒外销,江择看到道路通畅的重要,悟出了“若要富,先修路”的门道。他购买青石板铺路,并在溪上架桥,改善兰汤古道,既利人,又利己,名利双收,成为石港塘江家创业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江择享年七十九,那年,他的孙子江伯容未满周岁。
江择有二子。长子江浙(1553~1586年),字朝宗。江浙自幼聪明,没有传承父亲经商的基因,只爱读书,十四岁就到县城参加县试。但不久后张居正当朝,严控科考名额,直到三十岁江浙方中秀才。此后,他独居金华山中苦读。一年后,他不幸染上疾病,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托家人一定要让年仅七岁的独子江伯容继承己业,走科举从政之路。
江伯容生于万历庚辰年(1580年),善诗文,筑室瀫溪东,号青萝馆。根据兰溪学者蔡予新考证,青萝馆应在南住山与马达溪之间,也就是说青萝馆就在今西安寺之北不远处。当年吴江
人孙枝芳任婺守时,去过青萝馆,留下明史佳话。
江伯容一生的最大成就是收辑兰溪历朝先哲诗词,编成《兰皋风雅》十二卷,为保存兰溪地方文献作出巨大的贡献。他又自著《青萝馆诗文集》六卷,是钱塘江诗路文化的重要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