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有家可归” 破解农资污染困局
兰溪集中处理40余吨农药废弃包装物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以前种地,这瓶子扔得到处都是。现在回收了,收拾收拾卖个几十元钱,既环保,又能卖几个零钱,挺好的事!”昨天,在兰溪市赤溪街道周小林农资经营部,说起农药包装物回收政策的好处,村民张大伯感触颇深。
农膜、农药包装等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被称为“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有不小的隐患。自2016年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以来,兰溪逐步建立起“定点投放、统一回收、集中处置”模式,以农药瓶每个0.3元,农药袋每个0.1元的价格,对全市范围内农业生产产生的农药、兽药废弃包装物开展捡拾、回收、储运和处置工作。近年来,共投入回收、处置资金427万元,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303.5万只,无害化集中处置266吨,破解了农资废弃物污染的困局,为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兰江街道的农业废弃物回收点,几名工人忙着分拣农业投入品废弃瓶(袋),并一一装车,准备送往金华环保公司做无害化的处置。“现在全市共有126个农药经营点,我们要求每个经营点都要把农民手上的农药废弃的包装袋、包装品全部汇集起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兰江中队中队长钱建东告诉记者,农民回收意识越来越强,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回收了40余吨农药废弃包装物。
“包装废弃物中的残留农药释放到环境中,对土壤及水体造成直接危害,并有可能渗入饮用水源地,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如今,不仅可以让废弃包装物‘有家可回’,最重要的是农村生态环境将有质的提升。”钱建东表示,农药、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的开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探索出了新路径。
“我们会定期对集中点进行巡查,对巡查到的那些农废乱扔的农户,我们也发出了责令改正书,现场责令他们进行废弃物收集和集中处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乡镇(街道)的配合下,该局将继续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工作,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大家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形成良好的回收氛围,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