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8日 

第08版:学在兰溪

兰溪小学老师 32年保存学生作文11500余篇

  导报讯 “一天,我做完了作业,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我想:他们工作了一天,多辛苦啊!我不能学着做饭吗?让他们回来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我这样想着,就动手做了起来……”这篇《我第一次做饭》,写于1988年6月,是当时五年级的学生柳丽娜写的,而将这篇习作保存至今的,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陈福龙。不仅是这一篇32年前的作文,在陈福龙的教育生涯里,他保存了11500余篇学生作文。

  “百善孝为先。我觉得这篇《我第一次做饭》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有机结合,主题鲜明。另外,还有一处细节描写:不时地看着炉子出神。说明小孩子做事非常认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孩子的孝心,一定要让父母吃上香喷喷的饭。”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陈福龙还是能清楚记得自己保存这篇作文的缘由。昨天,记者在陈福龙老师的家中,见到满满当当摞在桌上的作文,一旁的书柜,也都堆满了历年保存下来的学生作文。

  在陈老师看来,收集、保存、发表学生的作文,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奖赏”。“我看到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就会在班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指出优秀之处。”陈福龙说,学生听到自己的作文在班上得到表扬,会增加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在陈福龙收藏的作文中,有一篇《捕鼠记》,是由六年级学生郑操写的,描述了夏天在家捕鼠的整个过程,全篇运用成语或歇后语多达236个。还有一篇《出乎意料的“礼物”》,写的是班上成绩一向不佳的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65.5分,这样的进步得到了校长的礼物——一本笔记本,上面还有鼓励的话语和签名。这位同学不仅喜形于色,还引得其他同学的围观。文章描写得当,让老师也觉得有趣。陈福龙收藏的每一篇学生作文,都有各自的特点。

  暑假里,陈福龙还会将学生一学年的作文整理成册,收录近150篇作文,自己打印、装订,在开学时作为礼物,分发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相互学习。“我教的学生大多是四至六年级的,有的学生两年下来能写近百篇佳作,我就会给他们单独打印、装订成一本作文集。”陈福龙说,这样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鼓励很大,有的孩子还动手写起了小说。

  除了收集学生作文,陈福龙还会认真修改孩子们的作文,再将他们的作文投到《兰江导报》《少先队小干部》《全国优秀作文选》《冰心少年文学》等报刊。“学生得知自己的作文获了奖或刊登之后,会特别开心,有的学生还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陈福龙说,这些年来,他的学生至少有250人次获得过稿费,学生作文每每获了奖或刊登后,他都会将孩子的原稿、刊物一一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去年,实验小学举办三十周年校庆,学校出了一本纪念册,上面收录了历届优秀校友的作文,上面所有的作文都是陈福龙收藏下来的,不少已是而立之年的校友见到自己当年写的作文,倍感亲切。

  近40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在陈福龙眼里,只是期望收获一缕春风,但孩子们却给了他整个春天。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