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9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被忽略的诗人方尧治

  诗人方尧治,字翁怡,兰溪女埠人,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是方选之子,著名诗人方太古之孙,他的诗清丽豪放,名重一时,可惜诗名为祖父所掩,又未曾中举中进士为官,所以到后世罕为人知,非常可惜。

  方尧治的远祖是唐代诗人方干,曾祖父方赐,祖父方太古,父方选,堂叔方侨,到他这一代四代五个人,都工诗,可以说家学渊源非常深厚。胡应麟说:“自君总角才已闻,我向何人不道君。大苏小陆长在口,王后卢前讵足云。”又说:“君或未知我,我实深知君。”引以为同道。方太古对这个孙子也非常疼爱,晚年出游或与文人墨客雅集吟诗,也常带在身边,时时予以指导。方尧治也不负期望,所作诗文也甚有可观。女埠与兰溪城不过相距十余里,方尧治也时常携带所作诗文到胡应麟家虚心求教,得到胡应麟的指教与赞赏。

  方尧治一家四代的诗文稿原都存于女埠方氏故宅,至清嘉庆九年裔孙方奎点准备刻印《寒溪四先生余集》时,因历经“洪水漂没,剩稿无存”,只好从志书、宗谱、及文人传抄篇章一一辑回,仅“存十一于千百”。

  方尧治的诗仅存38首,数量不多,但水平很高,时有警句,如七律《咏天台积雪》有句云:“银浦星槎从失影,瑶池仙掌並浮空。天开碧落悬冰柱,地湧青莲幻玉宫”,写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元日西园雅集》句云:“青壁断猿啼雪夜,赤霄孤鹤傍天涯。條风近着千门柳,海曙初分万堞花”,炼字锤句颇见功力而又不落斧凿痕,颇有唐人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的意境;《答西园宗侯走简问病》句:“霜落池亭老芰荷,旧溪寒色浸渔簑。临轩夜月缘愁满,伏枕秋山入梦多。酒态自伤狂处士,斋心谁识病维摩。籬花烂漫违心赏,扫径应须待汝过。”

  五律如《客去》句:“千山寒食后,一雨落花深”,《再答张羽生》句:“候虫争夜语,落木寄秋声”,《多雨》句:“支床无好梦,览镜有深愁”,《同王炼师夜坐》句:“千岩肃秋气,片月挂寒松”,都写得对仗工整,用笔轻淡,意境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有浓重的孤独感。

  方尧治犹喜作五言、七言古风,往往篇幅很长,如五古《慨叹》,七古《将进酒》等等,有太白遗风。如《将进酒》句云:“三湘东去海生月,九疑西望天横秋。重瞳骨冷苍梧云,英皇泪滴潇湘渚。黄陵烟月竹青青,夜深鼓瑟要湘灵。君山窅渺望不极,曾携铁笛吹龙吟。汩罗辞魂在鱼腹,摇落深悲怜宋玉。如何贾傅去长沙,野鸟飞来主人屋”,以舜帝、娥皇、女英、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物遭遇,表达“人生只有离别苦,回首天涯各风雨”的主题,发出“清圣浊贤果名誉,大人小夫同旦暮。风云变态非所知,造物小儿亦何故”的感慨。

  方尧治也有揭示民生疾苦、社会不公的诗,如《纪风》:“八月再闰天风鸣,下床搔首独心惊。饥乌绕树自高下,猛虎饱肉犹纵横。闭门白草秋无赖,隔水青山雨未晴。见道烽烟连朔漠,江湖独客最关情。”但流传下来的绝少。

  胡应麟年长于方尧治,两人是忘年交。当方尧治将出游福建武夷山时,胡应麟写了一首《长歌行送方翁恬游武夷》送给他,诗共94句,658字,这在胡应麟的诗歌中是很少见的,诗中说:“方生尧治太古孙,丘壑流风今尚存。敝衣掣衿动见肘,负气不肯干豪门”,“君也歌诗遍林樾,恍揭大吕悬云门。珠玑万斛落韾咳,世人畴不攀青云”,“学书学剑三十年,学得新诗动吴越。青鞋半踏天竺雨,白纻全骄武林月。我谓汝诗胜汝祖,汝得余言欲起舞”。可见胡应麟对方尧治的人品、诗歌都是推崇备至,甚至认为他的诗已经超过了方太古。仔细读一读方尧治的诗,可知胡应麟的赞扬并非溢美之词。

  由于资料缺乏,方尧治的生平事迹已难以详考。从现存他的诗歌及友人的赠诗看,方尧治家贫,“五亩经营生计阻”,“昼扪甑釜多游尘,晓摸瓶罂绝余粒”,但性爱游山玩水。到新都拜访了汪道昆时,汪道昆请他写了《处士方太古传》,到太仓拜访了王世员,他写下了《方元素处士墓志铭》。胡应麟说:“忆汝去年入新都,司马文名天下无。如椽立草处士传,坐令气色高菰蒲。两公声誉冠天下,汝得璠玙重增价”,可以说方太古一生的事迹能流传不朽,方尧治之功实不可没。(陈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