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硬刚”拼多多
限制购买是否涉嫌“霸王条款”
日前,有上海车主表示,通过拼多多万人团购活动订购的特斯拉Model 3已经顺利提车。与上海车主的境遇不同,一位来自武汉的同样通过拼多多购买的车主却被特斯拉拒绝提车。
特斯拉“怒怼”拼多多
事件还要从一次团购活动说起。7月,连锁汽车销售平台宜买车在拼多多上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万人团购活动,团购价为25.18万元,而官方指导价为29.18万元,参与此次活动的Model 3有5辆。
如果消费者按照官方渠道直接在特斯拉处购买,在29.18万元基础上将享受到原本的2.03万元新能源汽车补贴,购车价为27.16万元;而如果5名消费者成功抢到拼团名额,则意味着消费者还可以获得平台补贴约2万元,到手价格为25.18万元。
宜买车官网显示,宜买车平台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区别于传统4S店和经销商门店的更为简单透明的购车体验。
7月21日,特斯拉表示,公司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公司生产的车辆。拼多多当时亦强硬回应:车子是正品,补贴也是真的。
日前,特斯拉中国方面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时称,特斯拉中国曾在多个渠道公开明确表示特斯拉官方网站为新车唯一正规购买渠道,且从未委托其他平台或商家进行销售活动。在特斯拉与客户签署的购车协议中也有明示,任何涉及转卖的订单,特斯拉有权单方面解除该协议。参与任何非官方授权活动都将存在权益可能受损的风险。
对此,拼多多方面也毫不示弱。8月14日,拼多多回应表示,从这名武汉的消费者处已证实,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拼多多称,对于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作为补贴方对此表示遗憾,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动了特斯拉的“奶酪”?
相较于汽车行业传统的经销商模式,特斯拉开创了汽车直营模式。
反观事件的另一“主角”拼多多,其开创的拼单模式主要以售卖低廉价格的商品为主。随着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拼多多从拼水果到拼袜子,发展到近年来拼iPhone,“万物可拼”的拼多多也试图改变自己的低端平台形象。
特斯拉也不是第一个“打脸”拼多多的汽车品牌。就在今年上海举行的“五五购物节”上,拼多多将目标瞄向豪华车品牌凯迪拉克。据悉,厂家指导价为34.97万元的凯迪拉克XT5 28T豪华型经过拼多多补贴后,价格降至19.23万元左右,限时抢购15辆。
该活动推出后,凯迪拉克销售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的凯迪拉克是“翻新车、假货”。但随后事件迎来反转,凯迪拉克就该事件发表官方声明称,拼多多在“五五购物节”期间,联合凯迪拉克授权经销商百联集团,由拼多多平台直补消费者高额补贴,推出凯迪拉克XT5“五五折”优惠抢购活动,上海地区消费者可放心购买、使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高端品牌因产品定位、客户群体、品牌形象等因素,严控公司销售体系,在与拼多多的合作中有很多顾虑,很多时候并不想“自降身段”将拼多多作为自己的销售渠道之一。拼多多的低价补贴模式也给一些苦心经营的高端品牌打造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困扰与破坏,一定程度上给产品价格基础带来较大影响。
法律人士:消费者或胜诉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游云庭认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促销,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已是常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拼多多在销售渠道竞争中补贴消费者的行为被认定违法的可能性很小。
判断拼多多代消费者在网站下单是否有效还是要看合同条款的约定。特斯拉规定禁止转卖,转卖是先把汽车买下,再卖给第三方,而现在拼多多是代客户下单,是以客户的名义直接购买。
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璐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的销售规定以及销售合同中关于“禁止转售”的规定,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根据特斯拉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只要特斯拉单方认定订单目的是为了“转售”,则特斯拉方有权解除销售合同。“特斯拉方在解除合同的情形下,有权拒绝交车,但应返还购车款。”许璐琪称。
许璐琪表示,特斯拉的销售合同是由车主、特斯拉直接签订的,因此,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车主可以直接起诉特斯拉方。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