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为工程建设“用尽一切办法”
“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在兰溪段项目建设单位,说起兰溪指挥部的工作,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字眼。
今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项目部出现了防控物资匮乏、隔离点不够、政策了解不及时等情况。兰溪指挥部“想到前面,做到前面”,不仅第一时间为杭州交工集团项目部、浙江交工宏途公司项目部送去物资,还帮忙联系医院、建立隔离点,每隔两三天就去项目部宣传政策并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我觉得他们真是‘保姆式’服务,工作非常认真,我们真心感谢!”杭交工项目部负责人章卫林表示,自项目进场后,亟需的80亩临时用地就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实际上,兰溪段的临时用地几乎在3个月就全部解决。
兰溪指挥部的服务不仅是“保姆式”,更是“主动式”的。在浙江交工项目部上的赤山大桥,原本的施工便道需要6.3公里,还需要花费约200万元搭建便桥,费时费力。在一次走访中,指挥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提出“利用现有堤坝”的方案,并与水务部门沟通获得批准,使得原材料运输的施工便道改为300米。
同样,为帮助各建设单位解决原材料运输难题,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指挥部与交警、海事、路政、水务等多部门进行协商,保障了原材料的及时有效供应。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即事即办”,这12个字,成了兰溪指挥部这个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党员团队的工作经。何锦连,退职不退责,退居二线后,一心扑在指挥部工作上,为建设方、百姓、工程业主当“老黄牛”,不图回报;鲍旭初,负责政策处理,被人亲切地称为“老鲍”,没日没夜跑征迁,拆迁的事儿只要有他在,总是能妥善解决;舒永法,负责难度较大的电缆管线迁移,沟通难度大,程序复杂,尽管工作很辛苦,他对自己发挥的作用却总是很谦虚;洪文广,省指挥部派驻兰溪地方的一员,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样样在行;俞向玲作为内业管理者,把资料管理做成了杭金衢工程全线“最齐全”。
作为老党员,他们冲锋在前,让党旗在工作一线高高飘扬;身为建设者,他们服务民生,以家国情怀用心用情助力社会事业发展。在即将退养的年纪,他们继续发光发热,为交通事业建设“用尽一切办法”,付出自己所有。
通讯员 项早伟 记者 徐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