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5日 

第07版:学在兰溪

《兰溪小学老师32年保存学生作文11500余篇》后续

好几位学生找到了自己当年写的作文

  导报讯 上周,《兰江导报》8版刊登《兰溪小学老师32年保存学生作文11500余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陈福龙老师以前的学生看到新闻后,纷纷联系了他,想要看看自己当年写的作文。

  陈福龙的家也因此热闹了起来,“有学生上门来,让我找找当年的作文,基本上都能找到。”陈福龙还能清晰地记得学生的名字,“现在是兰六中的教师方晓荣、灵洞幼儿园的朱小莉、金华电业局的徐敏等。”

  看到当年的学生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着不同的成绩,作为老师,陈福龙感到很欣慰。

  在教师方晓荣的朋友圈写着:“虽然文章不精彩,字也没有系统地练习过,但是30年了还被班主任陈福龙老师保存,惊喜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恩之情。恩师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我想大概这就是他的教育情怀吧!”并配有当时作文《一件小事》的原件。

  写于1988年6月的作文《我第一次做饭》,是当时五(2)班的学生柳丽娜写的。32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现在已为人母。听说陈福龙保存了自己的作文,她有些震惊。虽然已经想不起作文的内容,但在她的印象中,陈福龙老师平易近人、教学认真,“那时课外读物少,陈老师会找一些好文章读给我们听,并要求摘录好词好句”。

  “有时间要去看看陈福龙老师,也看看这篇作文。没想到陈老师还保留着我们的作文,太有心了。”柳丽娜说。

  几经搬迁,陈福龙却依然保存着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整理储藏室时,我发现许多更早的作文,最早的是1981年刚参加工作时,所教的学生写的。”陈福龙说,虽然一页页纸早已泛黄,上面的字迹也不再清晰,但这些作文是学生成长的见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互联网、电视新闻里的内容也被写进了作文。学生作文里的“时髦词”也在不断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保守到灵活,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足迹。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