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与仙洞
汪启淑《兰溪棹歌》第四十九首:“神池红蟹见无由,杲杲骄阳剧可忧。仙洞云生欣有望,只愁移脚到他州。”诗原注:道峰山麓有神池,方四五尺,中潜金色红蟹,岁旱,居民祷之出则有验。仙洞,在太平乡,晓有云气,则其日必雨。
《正德兰溪县志》:“道峰山在玉华峰前,前山之麓有神祠,祠前有池,方四五尺,深亦如之。中有金色红蟹,岁旱,居民祷之,此物出即有雨。”
《光绪兰溪县志》:“(上河西)……由界址岭东南分为对铁岩,经寺岔大公山芳茗叶至午塘山鸡宝岭,又由界址岭左,东分为郭偲山,有洞曰仙洞,俗传龙居之。”
这首棹歌表明了汪启淑鲜明的科学观。他巧妙地运用相距不远的一池一洞,阐述自己的科学观点。
先是说神池。神池所处之地为清代瑞山乡太平里,今建德市檀村镇的白下叶(今名新叶)、汪山等村庄,昔为二十二都,神池在道峰山麓位于白下叶庄北。汪启淑首先对池中有无金色红蟹表示怀疑。金色指蟹的螯毛,红蟹是蟹的实体,池中有无红蟹尚难确定,即使祈祷后爬出来,太阳的炎威仍然施虐大地,这样于祈雨无补,白白浪费抗旱时间和人力物力,太令人生忧了。
明代叶一清把道峰比拟为立竖的一枝笔:“一峰高卓与天联,毛颖从空出自然。星斗夜横凭指点,风云时变任题甄。花生绝顶千年梦,兔走悬虚万丈笺。安得巨灵为一秉,从头细把道真研。”
次说仙洞。清代太平乡仙洞里,《光绪兰溪县志》:“又由界址岭左,东分为郭偲山,有洞曰仙洞(二十四都三图),俗传龙居之。有郭偲寺,昔郭偲炼丹于此。其右,一为包坞,一为翠峰山……”
如果依“郭偲炼丹”之说,郭偲寺应属道教,但今已正式命名为郭偲禅寺,演变为佛教。郭偲禅寺依岩而建,2004年12月,经批准正式开放。显然,仙洞并非指郭偲寺所依的岩崖,而是在郭偲山上。1986年下半年笔者到双牌乡出差,请人带路,经管村垅坂,上郭偲山寻觅仙洞,洞在山腰,洞口宽广,导游解说洪杨之际村民曾来洞中避难。笔者试图一探究竟,冒然入洞,但越深入越阴森,岩壁也越低矮,竟至需匐伏方可入内,因遍地皆鸟、蝠粪便,笔者遂放弃穿越之念而返。
县志载明此洞“俗传龙居之”,这有可能是前志因袭的原句,汪启淑不可能不知道,他有意略去此段话,写诗曰:“仙洞云生欣有望”,注云:“仙洞,在太平乡,晓有云气,则其日必雨。”早上,水气聚集成云,气压低难以上升,聚集多到极点才成雨降下。这是经过仔细观察得来的结论,但这首棹歌最后一句:“只恐移脚过他州”。他担心云气太薄,被风吹到别处。笔者当年虽未能穿越仙洞,但已望见黑黝黝的岩洞深处有一线光明,询问导游:“山洞那边是不是属寿昌管?”导游说:“不是,山那边归龙游管。”以前,寿昌县属严州辖区,龙游县属衢州辖区,而兰溪县,则属婺州管辖。汪启淑对此洞此山的自然环境及地理情况了如指掌,无怪乎要请他来编撰县志。
(鲍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