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策展人谈选片
今年邀请影片特别快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已于8月22日开幕,备受影迷关注的北京展映部分于8月19日开票,开票10分钟售票率即达72%,很多热门影片一票难求。
今年北影节线下展映片单有近一百部,比往年数量有所下降,但资深策展人沙丹却说,这是他从事北影节策展工作六年以来,自己最满意、最顺溜的一次。他形容这次的片单“小而美”。在他看来,电影节不是给观众去看商业大片的一个平台,而是新片为主,为青年导演和电影产业助力。
邀片
今年版权费比往年贵
往年,电影节在邀片时,有些电影版权方可能还会犹豫一下,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全球电影业均受到重创,各大电影公司及版权方的日子不好过,都急于把电影版权出售,“回邮件非常快”,沙丹说,这也是今年北京电影节在这么短时间里,能够邀请到百余部片子的原因之一。不过,沙丹也表示,今年的版权费比往年贵了些。
在邀片过程中,策展团队没有遇到太大麻烦。沙丹说,绝大多数电影的版权都在大的电影公司或版权代理公司那里,只要谈好价钱,买就可以了。比如,去年获得金棕榈提名的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就是通过法国MK2电影公司谈下来;《黑客帝国》系列的版权是从华纳公司授权的。
不过,也有一些电影的版权是在一些私人公司手中,沟通起来就会有些麻烦。今年北影节片单中有一部4k修复电影《休日》(1968),是韩国殿堂级导演李晚熙的代表作,该片的版权归韩国导演洪尚秀母亲所有,洪尚秀的母亲在上世纪60年代开了一家电影公司,《休日》是公司出品的电影之一。但洪尚秀的母亲已经去世,所以这部片子在联系过程中有点波折,策展团队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洪尚秀的大哥,最后由洪尚秀的大哥做了电影的授权。
沙丹之所以选择《休日》来北影节展映,看重的是影片的价值,他将该片与中国导演费穆的《小城之春》做了一些关联,看到两部影片在文化意识和东方表达上的相近性,“虽然这是1968年的影片,但是它的意识是超越时空的,拿到2020年来放映,它依然是一部全新的电影。我们需要从这样的电影当中去发掘新的现代性,通过策展方式,引领观众了解一段不了解的历史。”
初衷
电影节展映以新片为主
在沙丹看来,电影节不是给观众去看商业大片的一个平台,商业片很多时候并不太需要电影节。比如,诺兰的电影在电影节上放映一定是一票难求的,它可以在任何片方想要的地方做一个盛大首映礼,吸引无数观众,不需要电影节平台就可以实现。他执导的《信条》即便不参加任何电影节,仍然是今年最受瞩目的商业大片之一。
在今年的展映片单中,策展团队没有把一些大师作品、修复经典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板块去推荐,“侯麦之约”主题放映也仅有6部侯麦作品。沙丹知道,如果一个电影节中都展映侯麦这样的大师作品,票房肯定高,也能满足观众的诉求。但电影节平台不能为了拉票房或满足观众对大师的膜拜,就一股脑地把放映空间都留给已经被世界电影史肯定的巨匠大师,而是应该以诸如《春江水暖》《燃烧女子的肖像》等中外新片为主,以为电影产业和电影人服务作为最核心的工作方向推进,这才是电影节最应该办的事。
沙丹认为,像《工作与时日》《最后与最初的人类》《吉祥如意》《慕伶,一鸣,伟明》《无名狂》这样的电影,有非常规的表达方式,更加需要电影节作为推手,为青年导演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助力。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