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7日 

第08版:关注

文章导航

要隔离吗?戴口罩吗?

秋季开学,这些要点要知道!

  学生在一个时间都回到校园,报到就是一个问题。从疫情防控的要求到体温检测各方面的落实来看,如果错开一两天,每天的人数不至于有那么多,这对于学校开学的有序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对每一个学校而言,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回来,一下子进校门,包括宿舍、教室等等公共场所,人员密度过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学校内部错峰也是有必要的。

  把好校门不意味着学校完全封闭

  在《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当中,特别强调把好校门关,但并没有强制说绝不允许学生出校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把好校门关?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把好校门关和封闭式管理是两个概念,封闭式管理是学生进入校园后,没有极特殊情况不允许离开校园。严格把控好校门,就是要确保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是健康的,所以进出校门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查验身份证件,同时要查验体温。如果离开校园,去什么地方,行动轨迹要非常明确,要报告给相关部门。因此从校门管控来讲,没有必要不出校门;如果有事情,有工作要做,出校门也是可以的。

  日前,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发布了分别适用于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方案》对开学前准备、开学后管理、应急处置等不同情境做出指导,并对大家关心的戴口罩问题做出了回应。

  十一假期可否回家或旅游应由各地各校自行制定规定

  开学之后,没隔多久就将迎来“十一”小长假。假期期间,学生可以回家吗?可以去低风险地区玩吗?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登峰:原则上应由各地各校自行制定相关的一些规定。实际上可以考虑,如果一个大学生“十一”假期要回家,或者是到外地去旅游,那么他回来的时候,其实跟秋季学期刚开学的时候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这件事情应该还是由各校自己来决定。

  秋冬季疫情防控有新规

  更新版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关于“学生宿舍床位重新分配,减少人员并拉开距离”“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每个宿舍居住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人均宿舍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每名学生(课桌)前后左右间距保持1米”等硬性隔离条件,更好地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全面复学复课。

  同时,更新版方案对学校重点区域管控、校门管控及师生健康管理提出更加明确要求。增加了“把好校门关,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查验健康码,保证入校人员身体健康”“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时须向学校出示近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等内容。

  中小学开学由学校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及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与大学开学相比,中小学的学生基本都在本地居住,因此中小学错峰开学的安排权限是否应该下发给各地方?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整个疫情防控从教育部来讲,尊重各地自己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安排开学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所以中小学如何错峰,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由他们自行确定。

  “应开尽开” 秋季开学要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部的通知里已经明确,秋季开学强调是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我们该怎么理解这次开学在疫情的背景下全面和正常,是不是应该做到“应开尽开”?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是的,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际上就是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把整个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到正常的课程安排,正常开学,正常学习。

  对教育系统来讲,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第一,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病毒在很多情况下以人们无法觉察的方式存在或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一点不能放松。第二,从整体的疫情防控形势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国的复工复产工作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对教育系统而言,也要实现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同时还要做好疫情防控,所以全面和严格是同时存在的,这对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当疫情还依然存在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当疫情得到了根本控制之后,如果全面一窝蜂地开学或者是恢复正常,但是放松了疫情防控这根弦儿,这两种情况都会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巨大影响。当前教育部发出的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呼吁,其实是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在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按照各项要求逐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那么在学校里上课,学生们要不要戴口罩? 为什么又强调要有备用口罩?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戴不戴口罩是疫情出现以来大家就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春季学期开学之初很多人提出,如果学生和老师上课都戴着口罩,为什么还要开学?实际上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最新发布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所有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在校内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但《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同时也对各种场合、各个场所,疫情防控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常备口罩是必要的。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如果校内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说班上有人突然发烧或者有其他的一些身体异常的情况,可能其他同学也要把口罩戴上。第二,如果有突发的疫情,应急预案要紧急启动,可能就要求相关人员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其中首先要做到就是佩戴口罩。

  错峰开学怎么错?

  低风险地区返校的孩子还需要隔离吗?

  开学是一个涉及2.8亿名学生和2000万左右的教师的事情。不管高校、中小学还是幼儿园,在提到秋季开学的时候都谈到了“错峰”。那么,错峰是主要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错峰?错峰又是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错峰最首要考虑的就是不论高校还是中小学,都面临着学生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问题。当然目前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已经非常少了,但还是存在。所以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返校时间要错开,这是客观上的要求。

  第一,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在返校前要实行自行或者集中的14天医学观察,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才可以返校。根据最新发布、修订后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从低风险地区返校的学生,返校之前不需要进行隔离,但沿途要做好防护,入校后要严格按照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对高校来讲,如果所有的

  返校途中戴口罩 发热干咳须报告

  学生和教职员工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前进行连续14天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如实上报学校。

  高校师生返校途中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入境后严格遵守当地规定。

  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当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学生和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学校。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据央视新闻、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