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第03版:民生

兰溪晚稻田发生20年不遇的白叶枯病

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记者 成 超

  导报讯 近日,受长“梅雨”及多次对流天气影响,兰溪部分晚稻田受到了白叶枯病、褐飞虱和螟虫的危害,兰溪市农技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水稻田病虫害指导。

  昨天上午,记者在上华街道会桥村的晚稻田看到,因受白叶枯病影响,大片水稻的功能叶已经出现灰白色。“白叶枯病蔓延得太快了,半个月前,我只发现少量的水稻有这种现象,现在我种植的50亩稻田全部受到影响,其他农户家的稻田也有这个病。”望着大面积稻田受到影响,会桥村种粮大户李加松显得十分担忧。

  得知这一情况后,兰溪市农技中心立即组织农技人员,前往受害稻田进行指导。“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之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据兰溪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廖璇刚介绍,上世纪90年代,兰溪水稻田曾发生大面积白叶枯病,那时候台风、暴雨较多,因此常年都有发生。但近20年,兰溪没有大面积发现此病害。今年,由于多次对流天气影响,金华等地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生,上华离金华较近,受其影响,兰溪稻田也发生了白叶枯病。“这种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水稻的功能叶受到损害后,对产量影响大,并且它靠风雨和水流传播,蔓延很快,而兰溪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该病抗性能力低,因此广大农户要加强检查和防治。”

  虽然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影响大,但如果防治工作到位,其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廖璇刚表示,目前,兰溪晚稻处于抽穗期和孕穗期,容易出现急性型病斑,一旦发现有白叶枯病,农户要立即施药防治,防治药剂推荐噻唑锌和噻森铜等杀菌药剂,其附近农田也最好施药预防。同时,秧田应选择地势高,无病,排灌方便,远离稻草堆、打谷场和晒场地,还应远离早稻病田。在秧田期,要防止淹水,切勿串灌、灌深水。

  而在其不远处的稻田里,农技人员还发现了褐飞虱和螟虫危害。“今年受长‘梅雨’及多次对流天气影响,褐飞虱成虫出现时间和百丛虫量与往年都有所不同。相对于散户来说,种植大户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预防措施更加科学,所以大部分种植大户的水稻田只是发生了一些轻微的病虫害症状。”为此,廖璇刚提醒广大农户,要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并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且药剂一定要喷施到根部,以提高防效、延长药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