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旗帜铸熔炉 砥砺奋进踏新程
——兰溪市委党校打造示范红色学府纪实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市委党校将秉持“党校姓党”的政治自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示范红色学府”为目标定位,砥砺前行,为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出应有贡献,不断开创党校事业新局面。
■ 通讯员 倪跃达 徐沁 季易楠 高昕 蓝敏馨
近年来,在上级党校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兰溪市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省办学质量创优评估为契机,着力打造示范红色学府,全力推进党校事业发展,为助力兰溪“四大战略”深入实施贡献党校力量。
聚焦主业主课 增强培训实效
强抓主业,完善教学布局。按照“一个中心、四个系列”教学布局,规范主体班次设置和学制,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布局,更好地突出主业主课地位。
创新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在班次培训中,综合运用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由理论化、抽象化转向实践化、形象化,更接“地气”,更富“生气”。
突出实效,强化教学管理。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基地管理,推进现场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诸葛古建筑文化特色小镇、芝堰古村落、横山红色教育基地被评为金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2019年,在主体班次培训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81.1%,运用案例式、互动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的课程占比达62.7%,近三年先后开发新课程40余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 建设过硬队伍
强化政治站位。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政治素养再提升。
强化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清廉党校建设,切实落实校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组织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校,强化责任落实和日常监督考核,保持风清气正校风。
强化固本强基。加大引才力度,2017年至今共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比赛、听课评课等培养制度,助力教师能力提升;积极通过上培、下挂等举措,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强化科研三力 发挥智库功能
统筹校内资源,形成攻关合力。以制度为抓手,激发教师科研内生动力,引导科研创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校领导带头深入调研,定期召开科研专题会,通过以老带新、集体调研等形式,推动科研工作全面提升。
依托外部资源,推动科研借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热点、难点、痛点等问题,与乡镇(街道)、共建社区等加强沟通联系,织密调研网;与人大、政协等部门建立市情研究调研员制度,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强化应用导向,激发科研活力。2017~2019年,在各级党校、社科联系统共申报课题102项,立项6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合著著作1部;承担市领导合作课题6项,取得市情研究成果20项,其中16项成果获市领导批示;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和入选共21项。
优化服务保障 改善办学条件
有机更新老校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改造学员招待所食宿环境,增设校史文化长廊,充分展示红色兰溪革命历史和党校发展历史,浓厚红色文化氛围。
加速建设新校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位于金兰创新城兰湖规划区的新校园正按要求紧锣密鼓推进,新建党校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5.85亩,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预计明年底可投入使用。
全面提升软服务。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形成上下通畅、运转有序的后勤服务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档案电子化、图书借阅电子化、学习平台信息化建设,为教学培训提供优质后勤保障。
践行三化理念 贴近基层宣讲
优化宣讲师资。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党校主办的师资培训班,增强理论宣讲的准确性与预见性;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试讲等举措,发挥团队合力;利用外请师资来校为学员讲课时机,让本校教师跟班旁听,拓宽教学视野。
实化宣讲内容。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服务”活动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分类开发相应宣讲课程。通过“三聚焦三分类”完善内容体系,提高宣讲精神大餐供给质量。
活化宣讲方式。运用“点对点”方式开展室外微宣讲,向党员群众零距离宣传党情国情市情;运用“线对线”方式深入文化礼堂开展基层宣讲;运用“面对面”方式开展室内集中宣讲,通过“小切口”,讲通“大道理”,使党政国策、法纪党规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基层。
2019年,累计宣讲90余场,受众12000余人次。“党校之声”宣讲工作被浙江新闻、杭州日报、金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影响力。
关注干部心理 推动特色创新
全方位覆盖。以党校干部心理素质提升中心为主阵地,建立健全“三级阵地”体系,设立三层督导,聘请五支团队,开展全面普测团辅,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心理服务覆盖全市党员干部。
一站式服务。以中心四大功能区为基础,为干部提供心理推普教育、团体辅导放松、综合减压引导、个体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引入“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干部心理援助“随身携带”。
多渠道应用。构建干部心理数据库,助力干部选拔任用,将其作为干部职业规划及优化班子结构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呵护干部心理健康,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丰富主体班次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提升相关课程和团体辅导,提高干部自我调适能力,提前预防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