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史海钩沉

在兰溪被捕的红军领导人和抓他的人

  绪·风云际会

  1930年9月3日下午,一艘从金华下行的客船在兰溪码头上缓缓靠岸,还未等客船完全停下,岸上一个男子手一挥,一群军警冲上客船,开始搜查。

  当搜到一个手提藤篮的青年男子时,未等军警反应过来,青年男子从船上抄起一把菜刀砍了过来。看军警稍退,青年男子冲上船舷,纵身跃入兰江,在码头边停泊的大量船下潜游,一会就不见了踪影。

  岸上指挥的男子马上向身边的副官下令,要求全团集结,封锁兰溪全城,务必要抓到刚才潜水逃走的青年。

  这两人是谁?这两人可都是大有来头的人。

  潜水逃走的那个青年叫吴谦,浙江宣平人,时任宣平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西营红军党代表、红军浙西第三纵队负责人等职务,是浙江早期红军著名领导人之一。

  指挥军警抓人的男子叫竺鸣涛,浙江嵊县人,时任浙江保安团第三团团长,黄埔军校毕业生,曾留学日本。竺鸣涛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少数几个最亲信的人之一。

  误信叛徒遭出卖

  两人为何会在兰溪风云际会。这要从吴谦在宣平一带“闹红”说起。

  吴谦1915年考入宣平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宣平的小学教书,1923年回家,迁居马口村开设一个小杂货店。1927年8月,吴谦由曾志达(后任中共兰溪中心县委书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经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在宣平西乡一带进行党的秘密活动。1927年8月,宣平成立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宣平独立支部,吴谦是独支成员之一。中共宣平县委建立后,吴谦为执行委员,分管军事。 1930年5月起,他参与组织的宣平红军由30多人发展为东西南北四个营,人数达到2000多人,被编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吴谦担任西营红军党代表。

  这支红军队伍建成后,与省防军和各地的保安队、军警等先后进行了10余次战斗。

  在取得多次胜利后,吴谦接到上级通知,要其到杭州开会,他即与西营红军其他领导人等商量,想借此机会到杭州购买枪支弹药,以解决红军的武器装备问题。

  出行时,他带了一名红军战士,以大河源村鲍信泰药店赴兰溪采购药材的名义为掩护,带了银元,手提藤篮,从大河源步行出发,翻山越岭,星夜闯过反动武装的岗哨,来到金华。

  9月3日上午,吴谦到达金华。中午在饭店吃饭时,偶遇原宣平西营红军鲍益峰,吴谦不知道他已叛变,在交谈时向其透露取道兰溪前往杭州买枪支弹药的事。鲍益峰假装“热情”送吴谦到码头,等吴谦一上船,鲍益峰马上向国民党金华县公安局告密。金华县公安局即电告驻兰的省保安队第三团团长竺鸣涛,竺鸣涛于是亲自带了副官和军警前往兰溪码头候缉吴谦,因此出现文前一幕。

  留下绝笔勇就义

  吴谦从船上跳水后,潜过数只船底,从远处悄悄上岸,逃入兰溪城区,逃进康王庙附近的一位测字老人家里。吴谦向老人表明红军身份后,老人深表同情,给他换上自己的衣服,并将他藏在屋里。

  但竺鸣涛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料定吴谦还在兰溪城中,于是下令浙保第三团全团官兵,封锁兰溪城,实行戒严,并挨家挨户搜查。吴谦怕在老人家中被搜出,连累老人,便跑往大云山,攀上一棵大树,躲在树上。

  傍晚,竺鸣涛判断吴谦可能上山,于是下令军警包围大云山进行搜山。晚七时,吴谦在树上被军警发现,保安团向吴谦开枪射击,吴谦脚部中弹掉下树,被保安团抓住。

  在狱中,吴谦在遭受严刑后仍不交代。竺鸣涛于是安排一名知道红军联络暗语的叛徒,冒充红军被抓人员,到狱中套取了吴谦口供。

  三日后,笠鸣涛下令对吴谦执行枪决。得悉自己将被杀,吴谦给妻子写下绝笔信:“我现在已经枪决了,一概家事仍旧照常料理,请你不要挂念我,我为革命而牺牲,为民众谋利益而死……冠南兴南特地托你望重一点。这个是我死后之希望。余外没有话了,下世同你再会好。”

  临刑前,吴谦因脚部中弹重伤无法行走,敌人用仰天轿抬着他,在兰溪县城游街示众。吴谦沿街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在兰溪百姓的惊憾中,9月6日下午3时,他被带到兰溪南门溪滩上,慷慨就义。

  续·八百壮士之列

  吴谦死后,竺鸣涛官运亨通,1969年死于台湾,终年73岁。

  抓捕吴谦的浙江保安第三团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4旅。88师曾是蒋介石的警卫部队,被誉为“天下第一师”。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驰援上海,在与日军激战中,88师作战勇猛,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就是88师524团的将士(其中有兰溪籍战士章渭源、唐伯年、蒋警等,皆浙保三团旧人)。此战88师伤亡惨重,其中阵亡将士1091名,伤1698人。264旅旅长黄梅兴(黄埔一期)在战斗中阵亡。

  抗战胜利后,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松木场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竺鸣涛在纪念坊上题写对联:“埋骨傍湖山飘萧旧梦三生石 临风怀壮烈惆怅当年百战功”,目前纪念坊仍存。

  他们用自己为抗日所流出的鲜血,洗刷了一点镇压吴谦等革命人士的罪恶。 (丁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