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第10版:理论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深刻冲击和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出台多项强化就业优先、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措施,我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快速恢复、实现正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已实现反转,有的指标已经恢复常态甚至更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反弹到5.6%、高于去年同期4.4%;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8月实现超预期的11.6%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实现连续5个月正增长,8月份增长7.7%。货币供应从高位回落,新增信贷增速回落到8.85%的正常水平。尤其是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高出10个百分点,实现3.2%增长,而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国家减少幅度达到两位数,中国是20国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增长动力结构积极优化。外需内需此消彼长,内需对稳运行的作用继续得到巩固。我国经济外向度在2015年已回落到40%以下,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在2016年回落到20%以下。今年1~8月投资和消费增速已经比1~2月分别回升了24.2、11.9个百分点,内需已经是经济增长不可动摇的稳定力量。在内需构成中,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也实现了此消彼长,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去年已回落为31.2%,消费需求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三大产业结构也在继续优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今年上半年上升到56.46%。

  产业升级基础不断巩固。2016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而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始终保持高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平均高于总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这次应对疫情过程中,更加注重扩大有效投资,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今年1~8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高于总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高技术服务业中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9.7%、18.2%。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增速,今年1~8月份的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和7.2个百分点。8月份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2.5%、12.1%、12.1%、12.0%;全国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8%。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与2014年相比已经上升14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从2012年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37%,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6.15%。在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中,城乡居民收入只下降了1.3%,下降幅度最小。我们始终把保障就业放在民生之首,2013年以来连续7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300万,今年仍然把实现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作为底线目标,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达到781万人,全年目标任务有望超额完成。特别是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贫困问题,我国贫困发生率已由2012年的10.2%下降到去年的0.6%,决战脱贫攻坚目标年内将实现。

  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我国消费潜力更大,人民群众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消灭贫困任务即将完成,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全国人民正在快速迈进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居民消费升级势头发展迅猛。我国外需也具备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今年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产业链受到破坏,全球贸易遭遇重创,我国外贸形势仍然快速好转。我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经形成难以撼动的比较优势,我国外需市场前景趋好的大势不会改变。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空间广阔,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拥有充分保障。

  我国经济发展不缺活力。我国产业结构正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创新正逐步成为主要驱动方式,经济发展的动能无限、活力无限。国家促创新、企业谋创新、全民思创新已成为时代大势。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与GDP之比去年已达到2.23%。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布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投入。境内每年有效发明专利已经由2013年70.5万件增长到去年的186.2万件。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创新活力充分。

  我国经济发展拥有坚韧的定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前景广阔是定力和大势。这种定力和大势,既是中国经济自身规律使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坚定选择,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性的增长,经济增速会有一定的波动,但不会发生大的起落。中国人民从发展中获得了巨大实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发展才能拥有幸福,这已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信念,人民群众思定、盼富、谋发展、稳发展已经汇聚成磅礴的发展力量。特别是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保持发展定力提供了根本保证。

  丁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