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谈
凭阑但觉秋肥
人有高矮胖瘦,四时也是如此。以身材来论,春天是苗条的,夏天是丰腴的,冬天是清瘦的,而秋天则是冬天在减肥之前的状态,可以用“肥”来形容。
秋天肥,是因为生长在秋天的草木虫鱼肥。
“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鱠如玉”。此时,水里不只有柔情的秋波,还有肥美的鱼儿,鲈鱼便是其中的一种。秋天的鲈鱼肉质紧实、洁白肥嫩,葱烩清蒸,味极鲜美,这正应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有意思的是,鲈鱼之爱,不只局限于今人。1700多年前,有着“江东步兵”之称的张翰因为思及家乡的鲈鱼、莼菜之美,弃官而归。从此,中国的文人雅事里便多了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
在江南,新秋蟹最肥,这从街知巷闻的俗语里就能看得出来——“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此时的蟹甚肥,雄蟹有膏,雌蟹有黄,就连最挑剔的食客也纷纷献上了赞美之词。因是赶上菊花开时,蟹顺理成章地成了菊花诗会里的常伴佳肴。一口蟹,一句诗,人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拥有了无限雅意。事实上,品尝美食本身就是一件雅事。
菊花肥时,景色最美。这种美不同于春日的繁花似锦,亦不似夏日的佳木成阴,而是浅浅淡淡的、与世无争的,吸引着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它靠拢。沈复在《浮生六记》将人与花作比,留下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这十个字是很值得玩味的。人因何而瘦?大概是因为秋上心头了吧;可是又为何发愁呢?或许是因为好吃的东西那么多,好看的风景又那么多,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吧。
好在田里的谷物也肥了,秋收在即,正是忙碌的时候,人们很快便将心里的烦愁放下了。沉甸甸的稻穗把秸秆压得都快直不起腰来了,农人们也都纷纷弯下腰来,准备迎接丰收。
丰收不只在稻田里,也在山上、在院子里。地里的、枝头的,这时节,可吃的东西太多了。也难怪老人们说起秋天,都会讲“贴秋膘”一词。贴了秋膘,人自然就胖了,于是,“肥秋”愈发名副其实。
潘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