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
卖豆腐脑的大婶
一口铝锅,一炉炭火,一块长长的案板,一排装满葱花、香菜、生姜末等各种调料的碗盏。熊熊炉火给东方熹微添进了耀眼的亮色,汤锅沸腾让新的一天就此热烈。卖豆腐脑的大婶一手掌勺一手拿碗,舀浆、沽汤,再加上几种调料,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到你的面前。早起赶集的农民、开出租车的司机、上早班的工人,一个个有滋有味地吃着,一拨离去,一拨又来。炉火再次旺起来,锅内顷刻又腾跃。
卖豆腐脑的大婶姓啥、名什么、住哪里,谁都不知道,但都知道她的店买卖公平、量足、色香味俱佳,老顾客频频回头,新顾客慕名而至,开办这几年生意兴隆,从不衰减。我对豆腐脑并不喜爱,以前在其他地方吃过几回,味道一般。经不住朋友的再三撺掇,我起了个早前去品尝。店里早已坐满了人,我等了许久,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下,要了碗豆腐脑。待大婶端上桌,我举勺轻啜慢品。汤,浓而鲜;浆,白又嫩,抿一口,滑滑的、柔柔的、辣辣的,咂一下,回味悠长,妙不可言。
此后,我又数次前往品尝,与大婶渐渐熟稔起来。有一次,趁大婶有了空暇,我与她闲聊起来。原来,她出身于一个“豆腐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做豆腐的高手,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豆腐,长大后又到外地学做豆腐脑,聪明加上勤奋,使做豆腐脑成为她制作众多豆制品中的一绝。她告诉我,豆腐脑的制法颇有讲究,关键在于点卤这一关。豆浆煮开后,添加石膏的量要恰到好处:少一分则太嫩,多一分则太老。但凡高手所制,既白又嫩,伴有淡淡豆香,诀窍就是用汤,多以鸡骨煨成,要撇去浮沫,以保其色清、取其味香。调料则不外乎姜末、胡椒粉、小磨麻油之类。值得一提的是葱花,那是必不可少的,其功效犹如中医开的药引,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可提味又能镶色。
且不论豆腐与豆腐脑的差别,单是这份寓意,足够让每一位食客回味。“怪不得你的生意这么红火啊!”听了她的一番讲述,我不由得脱口称赞。“其实不光要手艺好,卫生、质量、诚信等也都很重要。”大婶谈起她的“生意经”如数家珍。首先是干净,一切要收拾利索,叫人家愿意往你的店里坐。其次食材质量要好,不能以次充好,调料也要用最好的,自己吃着满意才能让客人满意。最主要的是实诚,说到这里她有些激动,做生意最怕的是不实诚,买卖一红就掺假,客人一多就使诈,只图赚钱不讲信誉,那可不行,我心里不安,倒灶也快。人是哄不得的,哄了下次人家就不来了,我的买卖也做不成了。
谈话间,店里的食客又渐渐多了起来。大婶将勺子挥洒自如,那架势颇得古代引车卖浆者之遗风。我又要了一碗豆腐脑在手中,嗬,那色泽,红的如玛瑙,绿的似翡翠,白的赛霜雪,赏心悦目;那质地,软嫩爽滑,入口即化;那滋味,香、麻、辣、鲜,吃完,齿颊留香。
走出店门,品咂着豆腐脑的余香,回味着大婶一席话,我暗忖,如果人人都能像卖豆腐脑的大婶那样坦荡诚恳地对待一切,世间就会充满爱,人人都会诚信明礼。
吴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