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第04版:社区

扎根农村 办起鸭场

学表演的“90后”女孩变身“鸭倌”

  记者 郑冰洁 张 恒

  导报讯 每天凌晨3时,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金嘉琦就已经起床,开始投鸭食、捡鸭蛋、清理鸭铺,几年下来,她早已养成习惯,把这些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金嘉琦是一名“90后”姑娘,大学毕业后扎根家乡,创办蛋鸭场。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从最初的养殖“菜鸟”变成养殖能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去认识一下这位女“鸭倌”。

  2016年,从河北传媒学院毕业两年后的金嘉琦,看准了绿色食品发展之路,毅然回到渡渎村创办田田乐家庭农场,当起了一名“鸭倌”。当时,她的决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很多人认为,一个小姑娘来养鸭子?这些活你干得来吗?早上起得来吗?

  确实,对于学习表演专业的金嘉琦来说,“转行”养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就亏了不少钱。

  然而,这位倔强的“90后”,硬是不怕摔跟头。没技术,上网找资料;没经验,向养殖高手请教。就这样,在一次次尝试后,鸭场渐渐有了起色。“每天凌晨3时开始捡鸭蛋,一直捡到早上8时。”金嘉琦说,“鸭场的鸭子每天产蛋约75筐,一筐17.5公斤,一天大约1000多公斤。”

  从家里的小公主到养鸭专业户,金嘉琦不仅要解决养殖技术,还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因素。鸭铺臭烘烘的,蛋壳上还粘有鸭子的排泄物,这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在最初阶段着实有些“崩溃”。“第一次进来捡鸭蛋时,我是戴着手套的,不敢赤手捡,一是嫌脏,二是不习惯。因为捡鸭蛋的时候,有些鸭蛋上面粘着鸭屎,那个时候很嫌弃,所以要戴手套。现在就很自然了,有屎的鸭蛋在稻草上一擦,就放到筐里去了。”金嘉琦说。

  2020年,对于蛋鸭养殖户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受疫情影响,鸭蛋滞销,看着家里积存的鸭蛋,金嘉琦格外着急。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嘉琦接触到了电商平台。

  得益于早前做过“冷饮”生意,微信好友比较多,金嘉琦就在朋友圈里试着卖一下,没想到还挺成功。顾客评价比较好,因此回购率也比较高。

  鸭蛋不愁销路,事业步入正轨。接下来,金嘉琦想在农场的发展上多下功夫,将鸭场打造成“美丽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