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 

第04版:观点

反思“寒冬洒水” 要更走心

  ■ 夏振彬

  11月29日早高峰,在山东枣庄的部分路段,市民正小心翼翼地前行。可即便如此,还是有骑车人接二连三地滑倒在地。

  路面结冰了?是的。据报道,当地气温骤降,被洒水车清洗过的路面变成“溜冰场”,过路市民叫苦连连。对此,当地“深表歉意”,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气温低于2℃时,全面停止洒水作业。

  洒水、结冰、滑倒,事情并不复杂。质疑、报道、回应,也皆为“常规操作”。但以小见大,这只麻雀还是值得解剖一下。

  近年来,从雨天洒水到冬天洒水,相关争议并不少见。必须承认,其背后有误解成分。其实雨天也好、冬天也罢,洒水作业都有必要性。网友之所以“想当然”,跟信息不对称有关。

  对于“寒冬洒水”,最该反思什么?答案不复杂——管理僵化。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何时洒水、能不能洒水,而在于如何“正确”地洒水,避免把好事办砸。

  近来,关于城市治理,我们常强调“绣花功夫”,强调精细、精准、耐心、巧心……道理并不高深,共识早已形成,但具体执行起来可能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就以洒水来说,所谓“绣花功夫”,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因时因地制宜。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反应,应该是灵敏的。尤其在气温不稳定的冬天,更要做好预判,更要避免循规蹈矩、教条主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治理涉及多元主体。比如不少地方的环卫作业已外包给保洁公司,并对次数、是否按时等进行量化考核。职能部门、购买服务、“绣花功夫”——如何共同绘好“工笔画”,需要意识真正“升级”、管理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