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第08版:古韵兰溪

星宫巷的故事

  兰溪城隍庙对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它北起延安路,东通星宫巷,长220多米。巷口是一溜红石堆砌的高高墙脚,足足有2米多高。块块红石大小不一,面目沧桑,仿佛一本本被翻破了边、磨破了皮的古书,里面藏着令人百读不厌的故事!

  故事,首先来自名字。雀门巷。爱好文艺的人,或许会想到唐代刘禹锡那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笔者去过秦淮河边上的那条乌衣巷,不仅东晋王导、谢安的身影早已归于尘土,就连巷口的房子也是簇新的。虽然外表仍是古典的白墙粉瓦,但总有种说不出的苍白。

  而在兰溪,雀门巷却一直是它过去的容颜,即使是这次天福山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大面积改造提升,也非常注重保护建筑的历史原貌,特意保留下原始的高大红岩墙脚。垒积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厚重历史,就这样扑面而来。

  兰溪有一种古老的赌博游戏——“押宝”。这种游戏曾流行于民间,特别是乡间做戏时,经常引来一大拨乌压压的人群,里里外外围成一个大圆圈,更甚者站在凳子上,爬到桌子上。桌子中间放一张牌,牌的四面就是四个可投注的方位,即“青龙”“老虎”“雀门”“龟身”,对应着中国最古老的四个方位名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朱雀代表着前面和南方,雀门巷正位于城隍庙前面南方。这就是雀门巷名字的由来。雀门巷虽然没有住过像王、谢这样引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却是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医家宝巷,更有中医药始祖药皇神农的栖神之所——药皇庙。

  元贞元年(1295年),元朝勅令全国郡县兴建三皇庙,供奉太暤伏羲、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三皇座下配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四人,黄帝的臣子俞跗等历代名医十人从祀于两庑。每年春秋二季,按照孔庙的礼仪举行盛大的祭祀,所不同的是,祭祀由医师主持。神农尝百草,流传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则是另一部医家宝典,伏羲画八卦以占卜疾病。所以,三皇早在北宋之前就被尊为医学之神,元代三皇庙上升为官方庙宇。当时,兰溪在三皇庙两侧分别设立医学和阴阳学二个机构,传播医学和天文、占卜、相宅、择日等知识。每逢初一、十五,除了县医学学生,还有全县医户及所有以医业谋生的人都聚集在三皇庙圣像前焚香礼拜,相互交流治过的病例,探讨得病的根因、用过的药方。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诏书,废除三皇庙祭祀制度。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三皇庙侧恢复设立医学与阴阳学,但此后因无人祭祀管理,三皇庙最终废弃,医学和阴阳学机构也不得不改设到医学训科与阴阳学训术的家中。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以徐质亭、汤制庵为首的瀫西药业公所才在三皇庙遗址上重建药皇庙,祭祀神农,亦称神农殿,历经修葺,完好保存至今。民国时,药皇庙迎来了中国第一所公立中医专门学校,而作为三皇祖师的弟子,以吴钟灵为首的中医师组建兰溪县中医师公会,将会址选择在了雀门巷14号。

  如今,药皇再度归位,雀门巷里仿佛又回荡起郭时芳、吴玉辉、诸葛韵笙、张山雷、吴荫堂、蔡济川、吴士元等中医药名家一趟趟走过这里的脚步声,诉说着“江南药都”无尽的故事…… (陈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