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第02版:要闻

菜叶子变成有机肥 易腐垃圾就地处置

兰溪将垃圾分类沿伸至田间地头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昨天,兰溪市云山街道十里亭村的张正华在自家蔬菜大棚里清理刚收割完的莴笋,把挑剩下的菜叶投放到大棚外的易腐垃圾桶。随后,他带着垃圾桶赶到当地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换取由易腐垃圾消化成的有机肥。

  “这种肥料很抢手,我得早点赶过来,就怕领不到。”领走一小车有机肥,张正华返回蔬菜大棚,将有机肥抛撒在一片新种下的菜地里,“以前菜叶就烂在田里不要的,现在垃圾分类,都拿去做有机肥了。”

  十里亭村是兰溪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出产的蔬菜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销往周边市场。蔬菜一波波销出去,但大量剩菜叶却一直搁在菜地里没有处理,还会污染土壤。

  “蔬菜基地产生很多菜叶绿植垃圾,无论焚烧还是丢弃都会造成污染,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兰溪市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郦建斌说,田间地头是垃圾分类容易忽视的地方,将垃圾分类设施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打通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

  这两年,兰溪先后在各个乡镇(街道)配备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通过站里的定制“神器”实现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让菜叶果皮变成有机肥重归大自然,最终形成农村易腐垃圾全链条处置体系闭合圈。

  在上华街道城南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操作员吴勇兵熟练地将绿桶挪至升降台,轻启按钮,从各村农户家收集的易腐垃圾开始“变身”。“经过粉碎、烘干、发酵等环节,这些垃圾会蜕变成富含肥力的有机肥,每月可产出10余吨。”吴勇兵说,产出的有机肥受到了当地苗木种植户的青睐,颇受欢迎。

  今年以来,在部分乡镇(街道)实现农村“两定四分”全覆盖的基础上,兰溪聚焦硬件短板,花大力气完善基础配套,建成17座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站。除此之外,还对全市161座阳光房进行整合改造,使得全链条处置体系更加完善。目前,兰溪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率达到95%以上。

  “通过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易腐垃圾在当地便可处置完毕,易腐垃圾变成有机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也使农村环境面貌越来越干净整洁。”兰溪市垃圾分类办主任周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