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04版:观点

“短信轰炸” 何时是个头?

  ■ 张冬梅

  “618”“双11”“双12”……伴随着五花八门的购物节一同到来的,还有若干年前为大众所熟悉的“短信轰炸”。垃圾短信问题由来已久,且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边是消费者叫苦连天,另一边商家却肆无忌惮。虽然一些短信显示可以退订,被骚扰还得自己花钱退订,但如能花钱免“灾”倒还好,可退订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一些促销短信还会照常发过来,甩也甩不掉。

  “谁来管管垃圾短信骚扰”已成为许多网友的共同心声。为何垃圾短信难以根治?究竟是没“法”治,还是没办法治?事实上,针对此问题,并非无法可依。比如,民法典、《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此都有相关规定。治理垃圾短信,难在如何对商家进行监督和惩戒。因为这涉及商家的利益产业链,加之违法成本较低,监管难度较大,已经成为社会顽疾。

  老百姓苦骚扰短信久矣!治理垃圾短信问题,拷问治理智慧,更关乎百姓生活。谁来管?如何管?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具体的举措、更实在的成效。对此,既要提高违法成本,依靠监管部门打破其利益链,也要向技术要办法,加强监管,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譬如,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精准拦截。同时,要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简化投诉流程,提升消费者投诉积极性。无论如何,期待“短信轰炸”早日休,尽快还消费者一片清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