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局:
2020,砥砺奋进有担当 2021,追赶跨越重实干
◇回顾2020◇
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市建设局以项目推进为重点,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行业管理为抓手,战疫情、推项目、提品质、保安全,深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获得了年度各县(市、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考核优良、“担当追赶奋斗团队”等一系列荣誉,圆满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这一年,建设局创新务实,惠企服务实现新变革,建设领域审批摁下“加速键”。一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标准工地”建好就验好。改革审批流程,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分散验收为联合验收。实行“四个一”(一个“标准工地”指导员、一张提醒单、一张整改表、一张告示牌)、“一员三边”(一个指导员全程服务,边建设、边检测、边准备竣工资料)精准服务,竣工验收一次通过,整个流程从46个工作日缩短为不超过5个工作日,目前有金华市瑞通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纳入试点。二是破解企业项目落地的“堵点”,打破办理常规,推行容缺承诺办理施工许可,只要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明作出书面承诺,即可实现秒办施工许可。截止到2020年底,有43个项目通过容缺承诺办理施工许可迅速落地,开工合同额达39.62亿元。三是部分建设工程项目取消图审,实行“自审承诺备案制”,待施工图和自审承诺书上传省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备案后,直接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业实行资质承诺制审批,缩减申报材料、时间,材料申报由12项缩减为2项,资质证书取得时间由20天缩减为1天。四是房地产业企业资质审批从线下转到线上,全程网办,解决了“多次跑”“来回跑”的问题,目前已有12家企业成功办理。
这一年,建设局拼搏实干,品质提升突出新作为,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活力城市。工程建设上,以“提质、提效”为目标,在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协同作战下,前期工作精心谋划,建设过程精诚合作,攻坚节点精准施策,全年完成了22个重大项目、24项重点工作及4项重点实施项目,下龙滩道路微循环提前4个月竣工,兰江大桥提前20天恢复通车,迎宾大道用时30天、提早5天完成路面改造,永进路仅仅用了22天打通断头路,梅江、马涧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提前4天实现通水。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084个,进一步改善道路“停车堵、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实施上,通过绿化、洁化、亮化、美化和雨污水分离等“四化一分离”的改造,完成五里亭、章府里和铁路新村老旧小区改造。
这一年,建设局精准定位,古建保护展现新思路,古城古镇古村焕发新生机。与伟光汇通集团签订总投资30亿元的古城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兰溪古城保护利用及旅游业发展即将翻开崭新篇章。启动天下江南景区创建,成立指挥部,召开动员大会,天福山区块一期完成房屋收购、解危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发展大会时成功亮相,收到广大乡贤的好评,同时为下一步业态招商夯实基础。“中国传统建筑之乡”落户兰溪,诸葛——长乐村、芝堰村荣获2020“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游埠镇潦溪桥村、梅江镇石埠村、永昌街道下孟塘村、灵洞乡洞源村等4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数量位列金华市前茅。潦溪桥村荣获省级优秀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村殊荣。潦溪桥村、石埠村验收通过仅用了1年时间,洞源村当年申报当年通过考核验收。
这一年,建设局乘势而上,行业监管探索新模式,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结合疫情实际,成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专班,一方面,实现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价稳中有升。2020年,全市科学把控土地出让节奏,城区商住用地出让8宗,出让面积400多亩,高于前两年的总和。成交楼面地价重回6000元/平方米,接近历史最高纪录,新城、保集、宝龙等品牌地产进军兰溪市场。房地产市场保持稳中上扬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位居金华前列。另一方面,实现全市建筑业逆势上扬,市场稳健发展。全年省内产值约43亿元,同比增长6.75%,建筑业税收约4.6亿元,同比增长79%。落实建筑业惠企减负政策,积极推进工程保函代替保证金,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约4.8亿元。两家建筑业企业成功晋级一级,带动全市建筑业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加强工程项目税源属地化管理,引进建筑业企业7个,年产值4.5亿以上。
◇展望2021◇
2021年,市建设局将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以“项目攻坚提速年”“城乡品质提升年”“干部作风提效年”为主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重点区块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紧紧围绕“城乡品质提升年”,把老城、溪西、上华三个区块,作为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块,紧紧抓住金兰创新城建设、古城开发利用、金建高铁建设等有利契机,实施三大片区路网提升工程,完成凯旋路延伸、启动铁南路西延,改造提升滨江路等,逐步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复兴古城、优化溪西、新兴上华”目标。
(二)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宜游城市。紧紧围绕“项目攻坚提速年”,加快三江六岸景观提升,完成南门湿地、横山大桥、滨江路等节点景观提升和亮化工程;启动古城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古城一期建设;抓好“天下江南”景区创建,完成房屋解危修缮、基础设施配套,为业态引进夯实基础。推进城区绿道建设,贯通三江六岸绿道,并向周边延伸。争创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深化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三)突出重点民生改善,营造幸福城市。紧紧围绕“以民生为本”,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完成丹阳村、兰荫村、栖霞村等老旧小区改造。结合改造,加快推进管线落地,解决小区内飞线、“蜘蛛网”等现象。以五大提升行动为措施,积极创建诸葛、游埠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常态化推进危旧房整治,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即时救助。以污水零直排小区的建设为抓手,抓好截污纳管、扩容等工作,完成游埠、诸葛等污水处理厂扩建,探索全市污水处理连通联调。深化“物业管理三级监管体系”,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推广应用“信义居”平台,实现数字赋能。实施“亮灯工程”,完善城区道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路灯亮化。
同时也将紧紧围绕“干部作风提效年”,实施数字提效,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完善智慧工地建设,分级分类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推开标准工地“建好就验好”项目服务机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执行提效,深入推行项目清单化、挂图作战,实行项目推进全过程监督执行,着力化解消防审批、项目审批等过程中遗留疑难问题。推进担当提效,建立项目推进干部亮分制度,以项目攻坚锤炼干部队伍,实行年轻干部“墩苗拔尖”计划,加强干部梯队建设,优化作风提效能,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建设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