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奋力新跨越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二)
强工兴市 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指出:推动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建设小微企业园集群,优化产业平台,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空间集聚度。
黄刚委员:建议加速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发展。围绕园区定位,强化产业链招商,招引下游生产型企业,吸引配套企业跟进,丰富产业业态,通过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完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消费服务等设施,打造高品质小微企业园区;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强化金融服务,助力小微园区发展。
拥江兴城 努力打造现代化城市发展格局
《报告》指出:加快老城改造复兴,推进古城和老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植入文旅商贸新业态,高铁小镇初具雏形,打造独具古城风韵的游憩商务区。
何文平委员: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出台扶持兰溪工业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实行房租补贴,利用企业存量厂房发展工业旅游;克服土地性质等制约瓶颈,盘活老工业遗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推出精品线路。
文旅兴兰 努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
《报告》指出:力争2025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旅游总收入达到420亿元。
倪彩珠代表:马涧镇毗邻金华山,自然禀赋卓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建金高速开通后,更是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但是部分旅游线路上的交通要道狭窄,旅游配套不完善,成为了制约马涧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议市政府加快景区交通优化、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报告》指出:文旅兴兰,努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
章霞委员:建议利用网红经济助推文旅兴兰。一是要充分挖掘本地网红资源,集结本地网红力量为兰溪文旅进行宣传推广;二是要培植官方网红,即能代表兰溪文旅部门、旅游形象的个人或团体,正面积极宣传兰溪,带动更多人来到兰溪;三是要邀请其他平台的旅游大咖来兰溪,利用他们的高流量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兰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环境兴人 努力建设现代化宜业宜居宜养幸福城
《报告》指出:保障就业稳定,多措并举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和人口回流集聚。
樊雪君代表: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招聘和培育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建议,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交流合作,把大学课堂从教室转到车间,让相关专业的学生提前走进企业了解文化、熟悉环境,更好地引人留人。要突破传统招人方式,建立关键岗位后备人才、职业技能人才计划。要设立创新小区,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快形成高质量的人才集群。
《报告》指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成中医院迁建和妇幼中心整合等项目,充分发挥医共体作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章连新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动医共体建设。着力解决医共体内部人员身份不一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医疗体系内部力争实现医患信息共享共用,减少过度医疗检查;引导群众有序就医、理性就医,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金小燕委员: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基础,但目前兰溪村卫生室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经费不够、硬件投入不足、卫计人员缺乏、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等。因此,我建议,要加大对乡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可运行的机制;要提高乡村医生的配置,优化年龄结构,建立乡村医生退休机制;要建立卫计人员流进通道,依托专业院校委托培养人才,为乡村卫生事业提供人才。
打好实体经济升级战
《报告》指出:开展纺织智能制造百企提升,打造集“贸易、仓储、物流、金融”等多位一体的棉纺供应链平台,导入更多优质纺织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章诚代表: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兰溪要实现“担当追赶、再创辉煌”目标要求,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一代代企业家的辛勤奋斗。我建议,政府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关注老企业的再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出台更多鼓励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产能倍增、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张健委员:纺织作为兰溪最大的产业,需要培育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及价值链。“链”的形成关键在于人才与劳动力,需要政府推出更优的政策,激励企业去想更多的办法。
打好文旅产业复兴战
《报告》指出:提速项目建设,兰湖旅游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兰湖服务区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进度。
孙晓媚代表:不能将兰湖仅仅当成大旅游开发项目,而是应该立足于开发平台主体。我建议,要捋顺职能关系统筹开发,兰湖是金兰同城的桥头堡,因此,可以同金兰创新城整合资源,做大资产,协同发展。
《报告》指出:新建农村文化礼堂56家,实施“文化五送”行动,全年送图书2万册、送电影4500场,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展览、文化走亲等活动900场。
魏芳代表:马涧是北部乡镇的工业重镇,我建议,可以用集镇上的现有设施改造一个免费电影院,丰富集镇文化产业,让外来务工者能够引得进,同时也能留得下,打造好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我们的工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报告》指出:扶大活小,鼓励开设兰溪特色美食餐饮店1000家以上。
富峻宏委员:《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打好九场硬仗,其中一场硬仗就是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鼓励开设兰溪特色美食餐饮店1000家以上。我建议,实现这个目标要以兰溪市美食行业协会为龙头,联合职业学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培训班,提升餐饮人才的制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举办各种特色美食制作技能大赛,营造浓厚氛围,出台政策,对有烹饪能力但缺少经济实力的人才,在合法依规的前提下,给一定税费优惠、低息或无息的创业贷款。
打好发展要素保障战
《报告》指出:聚焦“两优一高”市创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2.0版。
徐浩军代表:这两年,兰溪“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无证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接下来,我建议政府部门要持续优化服务,在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减费用上发力,办事窗口努力实现“当场办、当天办”,办出“兰溪速度”。
《报告》指出:出台更多引人留人政策,鼓励行知学院毕业生留兰就业;新建劳动力市场,开展“两留一引”,新增来兰留兰就业人员1.4万以上。
胡若蕙委员:近年来,兰溪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先后出台人才扶持政策,成立人才基金,吸引更多人才来兰就业。目前,兰溪也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毕业后,他们大多会选择回国工作。为此,兰溪要大力吸引兰溪籍留学生回兰工作,可在金兰创新城创办海外人员创业园,鼓励他们留在兰溪就业或创业,并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体系,给他们开拓充足的平台和资源,让他们能在兰溪大展身手。
打好民生福祉持久战
《报告》指出:提升健康服务能力,优化整合智慧医疗平台,与浙大合作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三乙医院。
应佑华代表:兰溪现在对外交通越来越便利,特别是建金高速、义兰公路的开通,加上即将开通的金兰中线,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外就医。如何提高我们的县域就诊率?我建议加大基本保障的基础设施投入,并把县域就诊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同时,医保相关政策要向本地的医疗单位倾斜。
《报告》指出:提升现代教育水平。突出教育实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省教育教学质量测评排名上升10个名次。
姜憬委员:打造学在兰溪,关键还是在人。建议修改顶层设计,设定合理的标准目标;修改激励机制,往顶层方向进行引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机会,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知度,提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
本版文字 记者 杨一之 陈志恒 成 超 徐桢瑾 徐正达 蒋宇欣
本版图片 记者 朱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