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奋进目标 扛起使命担当
为兰溪高质量发展凝聚职工力量
2020年,兰溪市各级工会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会职能,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新形势下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坚定不移推进市委“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环境兴人”四大战略,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工会力量。
2020年:凝心聚力结硕果
◇
◇
围绕疫情防控,全力助推复工复产。自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来,兰溪市总工会在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省总、金华市总工会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下,围绕打赢疫情“狙击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自去年1月22日以来,兰溪市总工会先后四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生产抗疫物资的一线工人、隔离卡点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援鄂的医护人员,累计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全市各企业工会也出人出力,像康恩贝集团、红狮集团、万舟控股、鑫兰纺织等,捐赠物资和款项累计达3000多万元。同时,市总工会开设了职工网络学堂,推出复工防疫、工会知识、职工教育、各类培训等知识课堂,精准服务企业和职工,累计推送28期;组织工会志愿者免费为企业上门理发,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33家,共计理发人数300多人次;开展评选“最美职工”和“最美娘家人”活动,推送宣传报道20篇共计30人次;通过“兰溪工会”微信公众号,助力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贡献工会力量,累计推送各类招聘信息5000多条。
围绕服务发展,全力助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根据全总要求和省总工会、金华市总工会出台的实施意见,结合兰溪实际情况,兰溪成立了推进新时代兰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新时代兰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金梭纺织被确定为金华级非公企业产改试点单位,万舟控股集团被确定为省级非公企业产改试点单位,万舟控股集团副总裁徐建忠在台州召开的省总工会产改现场会作典型发言。去年12月24日,全市召开新时代兰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全市产改工作,形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合力,为建设“重要窗口”展现工会力量。
围绕素质提升,全力助推“强工兴市”。去年以来,市总工会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等,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兰溪市“兰技杯”、“江南杯”、第三届汽车维修、劳动关系协调员以及钳工、厨师、保安、汽车维修、急救等15项职业技能竞赛。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各类技能比武300余场,技能培训1.58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0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兰溪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为全市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围绕职工疗休养,全力助推“文旅兴兰”。市总工会积极探索职工疗休养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整合资源,打造了一批兰溪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和职工活动基地,并对浙江新天地生态休闲农场等8个职工疗休养基地和兰溪市芝堰村等8个职工活动基地进行了授牌。与东阳、浦江、武义、温州泰顺和汶川等签订疗休养异地互换合作协议,助力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经过市总工会的指导和推荐,黄店镇王家村被省总工会认定为首批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市总工会积极响应市委消费专班的号召,把消费留在兰溪,去年全市共有12113名职工参加市内疗休养,工会系统购买节日慰问品总额达597.73万元,引进外来疗休养、春秋游11163人次,拉动市内旅游消费近5000万元。
围绕工会品牌,全力助推“环境兴人”。评选劳模和劳模匠人创新工作室。命名了徐建华等劳模、匠人领衔的5个工作室为兰溪市劳模、匠人创新工作室,并推荐为金华市劳模工匠工作室,裕欣纺织女工章丽清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兰溪市税务局获得金华市五一劳动奖状,冯文辉等五人获得金华市五一劳动奖章;实现医疗互助报销“零次跑”。第七期参保人员达50824人,报销共计7278人次,报销总金额103.93万元;为职工免费体检。共为68家企业上门免费健康体检8965人次;举办“青兰之约、夏日来电”“爱在兰溪”和“浙工缘·青兰之约·白露有约”等青年职工联谊活动,给兰溪企业单身青年职工搭建交友、交流、联谊平台;打造区域职工活动阵地。在全市建立10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区域职工活动中心各3家,并筹措资金24万元投入活动中心考核运行;对全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舞蹈、瑜伽等十个职工训练基地进行授牌,工会会员凭工会会员卡到这10家训练基地指定放开时间段免费使用;举办全市职工文体比赛。成功举办了全市机关职工羽毛球赛和职工动感单车比赛,共有71支代表队1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这两项比赛,丰富了全市机关职工文化生活;加强妈咪暖心小屋建设,2020年新建妈咪暖心小屋8家,全市共建立68家妈咪暖心小屋,市教工幼儿园等两家妈咪暖心小屋评为金华市五星级妈咪暖心小屋;精准实施困难职工帮扶,对建档的困难职工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不同级别给与精准帮扶,同时开展“送清凉”和金秋助学等活动,去年共慰问了全市4200多名一线高温作业劳动者,为6户困难职工家庭发放助学金共计2.9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慰问金60余万元;充分发挥职工服务中心信访、维权窗口作用,积极为职工调解劳动纠纷,工会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25件,接待来信来访273人次,群体性来访2批次,提供法律援助4件。
2021年:砥砺奋进扬新帆
◇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兰溪市各级工会组织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工会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优势,强化思想引领,继续扩大“三大计划”,深化“五大工程”,助推全市“四大战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引导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中再创辉煌,促进兰溪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健全组织体系
抓好政治引领。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建带工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和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工会系统意识形态建设,与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工会报刊、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打造网上“职工之家”,坚定不移履行团结引领全市职工“听党话 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听党话 跟党走”大型职工文艺晚会。开展“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两基”工作,抓好25人以上单建工会建设和25人以下的联合工会建设,深化基层工会改革,探索工会联盟新模式。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打造示范基层工会。继续做好工会组建向社区、项目、特色小镇、农业农村和行业协会等延伸。继续做好基层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数据库建设力度。
大力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按照产改方案的要求,在产改中发挥好牵头作用,搞好统筹、形成合力,在全市所有规上企业中全面开展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其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中也要逐步开展产改工作,同时对浙江万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要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切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扩大“三大计划”,提高职工素质
扩大实施“薪火计划”。全面深化一线职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竞赛及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先进操作法总结推广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对获得兰溪市职工技能创新优秀的项目,积极推荐到金华市总工会“薪火计划”项目。
扩大实施“厉兵计划”。围绕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将职工教育培训和立功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相结合,重点聚焦纺织行业、汽车行业、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同时在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全年市级层面不少于15场职工技能竞赛,各级工会不少于150场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
扩大实施“青蓝计划”。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培育高技能人才、劳模、匠人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绝技绝活传承机制和名师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和选拔一批懂技术、善钻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深化“五大工程”,全力服务基层
开展“舒心工程”。进一步提升兰溪职工疗休养和职工活动品质,助推全市农旅休闲产业、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继续扩大职工疗休养基地和职工活动基地建设,如兰棉1957文创园、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遴选确定疗休养工作的承办主体,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疗休养服务平台建设,为职工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健康工程”。全年为民营企业职工上门免费健康体检8000人次以上。继续深入开展全市第八期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继续深化医疗互助报销“零次跑”。
开展“暖心工程”。唱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困难帮扶“四季歌”。一是加强企业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有重点、广覆盖地开展爱心透析、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和助学圆梦等活动,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帮扶资金。二是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每年安排高温慰问4000名一线职工。三是建立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民营企业职工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服务。四是继续扩大妈咪暖心小屋建设,进一步完善后续管理工作。五是扩大全市青年职工联谊平台,深入开展青年男女联谊活动。
开展“榜样工程”。做好劳模和各类先进的评选工作,完成兰溪市劳动模范评选工作,充分做好劳模事迹宣传工作,把劳模的声音、劳模的故事传播出去,用劳模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激发干劲,让更多的职工以劳动为荣、以劳模为敬、向劳模学习,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劳模伟大的时代风尚。
推进“护航工程”。发挥好服务中心信访、维权窗口的作用,积极为职工调解劳动纠纷,持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建制率和覆盖面,全市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130家,工资集体合同续签率达100%,数据库录入100%。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