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服务中心:
数字转型 县乡一体 高效便民 用实际行动展示窗口担当
2020年,兰溪市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打造“两优一高”市为目标,突出高效协同、服务集成理念,全面落实全省政务服务2.0建设工作最新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聚力打造“兰E办”政务服务品牌,提升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平台,为群众、企业营造了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2020年特色亮点
〉〉〉
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改革。信息精准化助力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健康码应用前上线“疫路通”,为企业审批办理物资保障车辆通行证341件,为企业申请纾困资金349笔,为群众办理求职白名单394件。数字智能化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推动全市项目交地即开工、交地即办证、建好就验好,推行“不见面”开标、“云评标”及投标保证金电子保险保函,打通了招投标采购全过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中心全年办理电子保函业务543笔,为企业优化资金配置1.3亿元,公共资源交易累计节约建设资金和实现资产增值6.268亿元;承办金华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现场会,金华及各兄弟县市参会领导对兰溪工程项目,尤其是限额以下工程交易项目管理花钱少、效果好、过程廉的做法表示高度肯定,这一做法在金华加以推广。服务高效化提升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民生事项“全城通办”,推动实现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事项232项,实现比率90.98%;新增15台综合政务自助终端,实现全市自助服务乡镇(街道)全覆盖。
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大力推进“三新三减”大厅建设,完成市区24小时自助政务区建设;2020年,减窗口67个,缩减比例达45.6%,减人员45人,缩减比例达20%,大厅建设更加智能,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开展“科长论坛”和“环境兴人朝我看(跟我干)”全员学习教育活动,2020年,中心大厅总办件量730629件,其中网办件608996件,掌办件62430件。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服务事项集成办,加强硬件配置,开展通办业务培训,实现全市水电气网等80项公共服务事项,在市行政服务中心、11家水电气网营业厅网点、1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层级均可办理。其中,市行政服务中心月均办件量2040件,营业厅网点月均办件量110件,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月均办件量150件,营业厅通办硬件配置、通办业务培训、通办宣传力度等走在金华前列,受到金华行政服务中心领导高度肯定,金华融媒体、金华日报对兰溪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推广。
凝心聚力,积极打造“兰E办”金字招牌。首创金华地区“兜底一件事”制度,自去年6月上线以来,已解决企业和群众因历史遗留问题、审批资料缺件、部门政策不一导致的复杂事项和急事难事5件,做法受到社会高度赞扬。首创金华地区“证明开具一件事”掌上办,实现了企业群众在金华市域外开具证明“零次跑”,群众及企业通过“兰E办”即可完成个人可办证明事项13个,企业可办证明事项8个,上线3个月已完成办件量83件。实现“兰E办”在金华市委书记陈龙批示后的扩容再提升,上线了“退休一件事”“中考加分一件事”“公租房一件事”“疫路通”“医保报销无感智办”“人才引进一件事”等9个联办事项,串起了企业、群众“一站式”服务链条,将“兰E办”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2020年,“兰E办”全年办件量达5369件,荣获金华市2020年“观星台”多业务协同优秀应用。
2021年工作思路
〉〉〉
2021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将继续坚持“两优一高”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推动在职责体系、场景布局、服务模式、服务闭环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展示窗口、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经济社会态势的感知窗口、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协调中心、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中心、网办掌办宣传培训的实践基地,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示新形象,贡献新力量,实现新作为。
聚焦“三减三优”主题,政务服务更具“三感”。减大厅、优环境,优化大厅空间布局,升级服务专区,完善智慧化便民服务硬件设施,强化中心对线上线下“多端”政务服务的支撑能力,推进政务大厅向智慧化“政务综合体”转型,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感,彰显中心人性化理念。减人员、优服务,依托“机器换窗、人机联办”模式,创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着力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区和线上线下审批协同中心的功能布局,积极探索企业服务联合审批区建设,引领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转变,提升群众、企业服务获得感,突出中心规范化建设。减窗口、优品牌,加快“兰E办”扩容提升,持续推进各类“一件事”联办创新探索,推出更多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办理;积极推动各窗口品牌创建,打造更多“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党员示范岗”“特色工作室”等服务优质品牌,提升群众、企业品牌幸福感,凸显中心个性化服务。
深化队伍作风建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队伍管理方面,加强窗口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办法,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窗口锻炼机制,完善中心和派驻部门双重考核管理。载体建设方面,以“干部作风提效年”为载体,抓好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推进支部学习走深、走心、走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员学习提升,进一步优化作风、提升效能、担当作为。业务培训方面,聚焦政务服务2.0建设,增强窗口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加快队伍精品化建设,不断提升窗口业务水平、服务质量。
纵深推进基层延伸,便民利企更加便捷。积极探索“县乡一体”,建立健全中心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机制,持续推动资源向一线倾斜、事项向一线下沉、服务向一线集中,实现服务窗口、服务标准、服务平台的县乡一体。提升保障基层配备,完善《兰溪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提升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功能设置、人员队伍的配备、管理,确保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村级代办,科学化建设村级代办队伍,探索村级代办考核制,上线“兰E办”村级代办上报模块,打破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健全招标投标制度,公共交易更加透明。优化招标投标管理,健全优化平台电子系统建设,明确各子系统功能定位,将乡镇(街道)招投标站纳入全流程电子系统;发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中的枢纽作用,为行政监督部门、纪委监委、审计部门等提供在线监管通道。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完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明确招标项目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文件上传下载、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运行;加快数字证书(CA)跨平台、跨区域、跨部门互认,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保函等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净化招标投标市场,依法厘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交易、服务、监督和履约管理等主体职责边界,并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联防联治机制。
强化精准服务理念,机制运行更有温度。强化线下支撑机制,依托“7x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建立专兼职辅助队伍,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完善绿色通道机制,全面推行容缺受理服务机制,建立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等“5+X”工作日模式,健全重点项目投资服务等代办机制,及“好差评”督查机制。
记者 徐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