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村务协商 推进基层善治
春节期间,兰溪327个村累计协商专题523个,提出建议1441条
“我们村文化礼堂已经建成,装修时建议安装可移动的椅子,方便村内举行晚会等集体活动”“建议将文化礼堂部分出租,以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正月初一上午,香溪镇洲上村村务协商委员会的委员们齐聚一堂,就“村文化礼堂装修和使用”的协商议题,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
这正是兰溪探索实践的村务协商制度。2019年以来,兰溪在全市农村成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参事议事、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的群众性协商组织——村务协商委员会,组织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村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开辟基层善治新路径。
今年春节期间,全市327个村广泛开展村务协商会议,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们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及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协商议事、建言献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协商专题523个,提出建议1441条,帮助解决问题449个,捐款300余万元。
党建引领把好方向 凝聚基层组织“战斗力”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如何深化村级民主协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县域治理的重要课题。2019年以来,兰溪在总结村民议事会、说事堂、恳谈会等多种协商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意收集更加广泛、民主协商更为有效的基层协商制度,并形成了《建立村务协商委员会制度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村务协商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规范明确村务协商委员会的功能定位、组织设置、人员组成、工作职责、议事程序等内容。
根据制度设计,村务协商委员会是村级参事议事、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群众性协商组织。按照自愿参与、自愿协商的原则,村务协商委员会一般由10至30人组成,设主任1名,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并由其统筹议题审核、会议召集等事务,由乡贤代表、网格员、村务协理员、老干部代表、优秀青年代表、致富能人代表、妇女代表等非村“两委”干部成员担任委员。
在履职过程中,村务协商委员会秉承“遇事讨论、要事协商、难事帮忙”的原则,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工程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及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事议事,并协助村“两委”参与矛盾调处、维护社会稳定,把协商过程转化为政策宣传、协商为民、凝聚共识、推进落实的过程。
在探索实践中,兰溪327个村全部成立村务协商委员会,村务协商制度的成效也逐步显现出来。“村务协商委员会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创新举措,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也使村‘两委’能够作出更为科学全面的决策,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兰溪市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协商制度,不仅有利于实现群众需求和党委意图的有效对接,增强各基层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凝聚力、组织力,也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
乡贤带头出资出力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我不仅仅是方村的乡贤,还是村务协商委员会的成员,多了这份责任,就该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春节期间,在灵洞乡方村村务协商委员会会议上,从事水泥制造行业的乡贤吴凌霄了解到村里的水渠破损严重,影响农户灌溉用水,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小漏洞可能造成大垮塌。他便主动提出赞助130吨水泥用于修复破损水渠,以解方村的燃眉之急。
村务协商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必须要荟萃群众热情、凝聚群众智慧,通过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助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村务协商委员会的人员设置上,兰溪紧扣“人品、能力、自愿”三个关键词,积极调动在外乡贤、优秀青年、致富能人等各方精英人士的积极性,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大和参事议事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协商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参谋智囊的作用,形成汇聚发展的“人才合力”。
春节期间是在外乡贤返乡的集中期,也是招才引智的黄金时机,兰溪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乡情为媒,以发展为要,积极开展村务协商委员会会议,争取在外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实现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为兰溪高质量发展聚心聚力聚智。
在香溪镇,镇里组织各村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们开展了“我为家乡做件事”征集活动,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和熟悉领域,承诺至少一件“我为家乡做件事”事项。“我愿意发挥自身理发特长,在每年重阳节为村里老人免费理发。”“2021年争取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把‘光明大道’连村道路建设完成。”……活动中,全镇各村征集“我为家乡做件事”128件,内容涉及道路改造、农产品网络推广、物资保障、技能服务等各个方面。
此外,全市各村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们也发挥各自优势,出智出资出力为村庄谋发展。女埠街道穆坞、舒村等村积极探索建立村务协商委员会基金,鼓励委员们尤其是在外乡贤捐资捐物,专项用于救灾、扶贫、奖学、评优等公益慈善活动;马涧镇东方何村由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牵头成立教育基金会和关爱老年基金会,用于村内优秀学子和人才的培养,以及老年人的困难补助;赤溪街道上下汤村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捐款137万元用于村里民生实事工程……
遇事讨论、要事协商、难事帮忙。如今,村务协商委员会已成为兰溪农村解决村民需求的“直通车”,农村一批有识之士频频亮招,参与到解决民生事项和家乡经济发展建设中来,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新气象、看到了新变化,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春节期间,全市各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累计捐款300余万元,助力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等方面工作。
集聚群智共谋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度”
村庄要发展,关键要搞清楚“有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春节期间,在各村村务协商会议上,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们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议题协商谈论,集思广益,畅谈未来发展思路。
在云山街道各村的村务协商委员会会议上,“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是各村协商讨论的主要议题。黄泥岭村委员们在充分协商后计划盘活村5处集体空闲土地、空闲房屋,整合集体资源,以出租营业房的方式为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预计盘活后能增加村集体经济8万元;黄龙洞村委员们围绕市场长效发展出谋划策,计划4月底前建好“五好”市场,提升农贸市场竞争力;枣树村委员们则建议多元化投资,通过购买店面房等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赤溪街道,由于疫情影响,部分乡贤未能回乡,街道各村通过“兰花钉”平台组织村务协商委员们开展“云会谈”。线上线下的委员们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语,同叙桑梓情谊,共谋发展大计。家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在外乡贤反哺桑梓的赤子之心,在恳谈过程中转化为一条条中肯的建议和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春节期间,该街道通过“兰花钉”平台,共收集村务协商委员们意见建议363条。
村务协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更好的乡村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村务协商就是要把协商议事与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结合起来,把协商解决了多少事务、村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村务协商委员会成效的最终标准。”兰溪市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兰溪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全市村务协商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市327个村务协商委员会委员人数由4557人增加至4743人,其中乡贤人数从1493名增加至1598名;共开展协商专题523个;提出建议1441条,涉及基层组织189条、经济发展363条、民生事业533条、社会治理134条、生态环境222条;帮助解决问题449个。
记者 杨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