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兰溪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本报推出《红色印记》专栏,连续报道兰溪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进一步了解兰溪地方党史,弘扬革命传统,守好红色根脉,扛起历史使命。
1919年5月,五四运动一声惊雷震撼中华大地。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一批在北京、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求学的兰溪籍大中学生开始组织进步团体,在兰溪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千年古城兰溪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潮。
5月中下旬,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第七师范(简称金华七中、七师)兰溪籍学生回家乡开展反帝爱国宣传,他们奔赴兰溪街头宣传演讲、散发传单。兰溪各学校积极响应,城区著存小学等学校师生也纷纷走上街头、走进集镇开展爱国宣传活动。
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各种进步团体和书刊应运而生。1920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兰溪籍学生李溶、赵捷先、王秉珪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新兰溪学社”,创办《新兰溪》半月刊,并在兰溪设立分社。1924年暑假,旅杭兰溪籍学生邵溥慈、黄受谦、鲍友恭等回乡后,发起成立了“兰溪正谊社”。这些进步团体,通过集会、办刊等方式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并在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兰溪城乡各界纷纷举行罢课游行及募捐活动,以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动,促进了兰溪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