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第03版:要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兰溪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乡村振兴推进会发言摘要

  昨天,兰溪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乡村振兴推进会。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严建成,黄店镇党委书记邵兴华,梅江镇聚仁村“第一书记”陈洁,兰溪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孙华斌,马涧镇下杜村杨梅种植户倪晓军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现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打造聚仁村乡村振兴2.0版

  梅江镇聚仁村“第一书记” 陈 洁

  聚仁村文旅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如何实现产业振兴成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聚仁村因地制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产业运营。通过了一段时间的产业运营,聚仁村获得了一些成绩,也收获了不少经验。今年,聚仁村将拉长短腿,打造运营2.0版本。

  一是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需求。盘活闲置农房和土地,改造陈旧校舍为民宿、餐饮,从而使民房变客房、农民变股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乡村旅游迭代升级。当下,已进入银行融资阶段,并推动工商资本导入。

  二是加强宣传造势,包装爆款产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推广。除了常规形象宣传,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视频号、抖音、直播、“网红带货”等形式,不断拓宽梅江烧、小麦铃、羊糕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宣传夜色聚仁,打造聚仁村的“夜经济”。

  三是开展研学游,助推提档升级。聚仁村研学游体验项目主要设在非遗小岛内,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课程设置为武射、书法、陶瓷、非遗捏塑、沙贴画、咏春拳入门、掐丝珐琅体验等7门课程。接下来,聚仁村还将与文旅集团合作开拓研学项目。

  四是借助核心项目,带动连片振兴。梅江镇文旅资源丰富,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与聚仁村遥相呼应,建金高速的开通使聚仁村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聚仁村将借助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聚仁乡村振兴项目,构成两点一线规划,充分利用核心项目资源外溢效应,实现乡村连片振兴。

  为实现兰溪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严建成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项目攻坚提速年、城乡品质提升年、干部作风提效年”为主题,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书记陈峰齐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为实现兰溪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紧扣“四水共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抓好农业“一园三区四平台”建设,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营销农业。

  二是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根据“城乡品质提升年”工作要求,重点打造1个全域旅游特色小镇、2条示范风情线、6个“联动发展”示范区块。在工作中围绕“规划引领、亮点成线、农旅融合、文化挖掘、业态植入”等方面进行破题,走出一条具有兰溪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子。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村强民富。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14%以上;实施《兰溪市村级债务化解五年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发展市级抱团项目2~3个,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确保消除60%的相对薄弱村;抓好抓实农民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提速。结合市委专项巡察整改工作,在农业农村系统开展“守规矩、讲担当、优服务、提效率”干部作风专项活动,实施“提素质强本领”“走田头优服务”“提节奏创亮点”三项行动,全力推进“四大战略”,奋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兰溪样板,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做好兰江蟹养殖示范引领

  兰溪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孙华斌

  自2016年来到赤溪街道柳塘村从事小龙虾、兰江蟹养殖以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公司通过对场区内的池塘改造、水草种植、防逃设施、底增氧设施配套等建设,建成中华绒螯蟹试验基地128亩。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得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日益成熟,2020年试验基地兰江蟹亩产约60公斤,总产量达7650公斤,亩均利润达到了8000元。

  养殖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后的水产养殖业竞争日趋激烈。接下来,公司将依托自身养殖优势,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无公害生态养殖推广,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好示范推广作用。今年,公司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至260亩,并聘请有经验的养殖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希望通过3~5年时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打破自我满足、低效运行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养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推动水产养殖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打响“兰江蟹”的知名品牌。

  由于兰江蟹产业刚刚起步,品牌知名度较低,销售渠道狭窄,难以与市场上主流的大闸蟹养殖品牌竞争,希望政府部门能多多关心兰江蟹产业发展,帮助建设扩大销售网络,搭建养殖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突出效益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

  黄店镇党委书记 邵兴华

  近年来,黄店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的转换通道初步打通,产业集聚成效初显。接下来,黄店镇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以打造精品枇杷产业为核心,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一类品质提升。抓新品引进,提升枇杷品种,以农旅融合的角度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精品果园”。二是一支队伍服务。利用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力量+本土专家组建服务团队,要求枇杷种植户抱团取暖、互通有无。三是一个口子销售。组建黄店枇杷产业联盟,由镇政府牵头,统一标识销售、统一鲜果及枇杷膏品牌、统一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再由统一平台销售。四是一批政策扶持。积极对接金融及保险机构,争取相关包括灾害险、价格险、低息贷款、农用电价等方面政策扶持,全方面助力枇杷产业发展。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驱动,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一是紧盯项目落地,加强招商引资。制定形成“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闭环管理体系,力争招引5000万元农旅项目一个以上。二是梳理山水肌理,深挖旅游资源。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重视植入红色研学、观光采摘、登山嬉水、农耕体验等元素,开发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等不同主题农旅融合模式。三是加强招才借智,凝聚发展合力。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深化院校合作,争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加强学习培训,培育好“五朵金花”及“四大果”。以村务协商委员会为平台,全力用好乡贤资源,集聚乡村振兴的发展要素。

  技术引领 让兰溪杨梅红天下

  马涧镇下杜村杨梅种植户 倪晓军

  目前,我种有50亩大棚杨梅,种植规模在兰溪排名第二,年产精品杨梅2~2.5万公斤,每亩收益为4万元左右。作为兰溪市大棚杨梅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制定者,分别获得2016、 2020年“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双料冠军,2020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农业农村局的全力支持下,兰溪大棚杨梅发展迅速,我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梅农,所在村共有30多户农户,其中有20多户搞起了大棚杨梅,面积达500亩。下杜行政村已成为“浙江大棚杨梅第一村”,不少村民靠种植杨梅年收入超30万元。现如今,兰溪杨梅的推介力度空前,入驻了一线城市和大型超市,线上、线下联动,势头强劲。

  我相信,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有市政府主导的市场推广,兰溪杨梅定能红遍天下。我将继续钻研大棚杨梅技术,结合农业数字化建设,摸索一套适合大棚费告有杨梅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凋萎病防治的探索,为兰溪杨梅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徐桢瑾/文 王 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