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新闻研学
让聚仁村文化礼堂“闹”起来
导报讯 近日,来自兰溪各小学的50名学生走进梅江镇聚仁村文化礼堂,开启了红色文化+新闻实践的研学之旅。这是兰溪市“万名学生进文化礼堂”的首场活动。
该项活动由兰溪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这项活动旨在传承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中小学“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并结合全市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主要有研学进礼堂、实践进礼堂、比赛进礼堂“三进”活动。
活动的第一站,学生走进曹聚仁故居。聚仁村“第一书记”陈洁为学生讲述了曹聚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育才学园的由来。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曹聚仁先生童年生活的地方:低矮的土房,简陋的环境。在参观和书记的讲述中,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观完曹聚仁故居,学生漫步通洲桥,在桥上俯瞰梅溪,绿水青山与通洲桥的雕梁画栋交错纵横,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别样风情。通洲桥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仍旧在村民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这也让学生看到了前人的智慧。
“先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画下来,在图案上涂上胶水,铺上细沙……”沙贴画环节中,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张金地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自由创作。很快,白色的卡纸上出现了沙制的一座座通洲桥、一条条梅溪。
研学活动的中餐有些特别,是学生们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麦铃。在村民的指导下,学生们拿起面团,揪下一团,在竹筛上轻轻一按一卷,一个小麦铃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制作的午餐,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曹聚仁先生研究学者新闻发布会上,徐顺根老师是“新闻发言人”,他是兰溪市曹聚仁学术联谊会的副会长,对曹聚仁先生有着深入研究。“曹聚仁先生出生在聚仁村的蒋畈自然村,他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4岁就熟读《大学》《中庸》……”在发布会上,徐顺根老师为学生介绍了蒋畈村,讲述了少年时期的曹聚仁。听完讲解,学生纷纷举手向“新闻发言人”提问。“曹聚仁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战地记者的?”“是什么契机让曹聚仁先生喜欢上了写作?”“曹聚仁先生这样的战地记者对抗日战争有着怎样的意义?”……学生们一边提问,一边用笔和采访本记录下徐顺根老师的回答,真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小记者。
云山小学学生唐欣源在活动中非常积极活跃,他说:“今天,我又认识了家乡的一个村落,了解了家乡的一位名人,学习了他身上优秀的民族精神。模拟的新闻发布会还让我学会像记者一样提问、思考。我还学会了制作家乡风味。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轻松游玩,真的太有意义了!”
据悉,兰溪市“万名学生进文化礼堂”活动共推出了六条礼堂研学线路,除了梅江镇聚仁村红色文化+新闻实践研学,还有红色文化+非遗研学、国学·智慧研学、国学·李渔文化研学、国学·和文化研学等线路。各研学线路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并设置相应互动活动,活动主办方将在春秋两季组织发动中小学前往开展研学活动。“万名学生进文化礼堂”活动还将开展三大比赛,包括小记者经典诵读活动、幼儿园绘本展演、“我是小小礼堂代言人”大赛,大赛的初赛、决赛都将在文化礼堂举行。兰溪市“万名学生进文化礼堂”活动将向文化礼堂输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化礼堂“闹”起来。 记者 孙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