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5日兰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兰溪站在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起点,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篇五年,是实现“担当追赶、再创辉煌”古城复兴目标的关键五年。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金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兰溪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兰溪市委关于制定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突出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立足新时代,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金华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担当追赶,再创辉煌”的目标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实干、争先进位,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6.1%;按照常住人口测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0193美元(按照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平均汇率6.9计算) ,实现“破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9%。
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53.4:38.6调整为2020年的7.1:49.5:43.4;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8.4%提高到2020年的4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42家;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60件,是2015年的2.7倍;全市电商网络零售额达76亿元。先后被列入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及全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创建,光膜小镇、电驱装备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2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超过1800万人次,开通“兰溪-建德”水上游,“天下江南”景区、游埠古镇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4A级旅游景区创建预备名单。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十三五”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建金高速、金兰中线(铁路以南段)通车,金建高铁开工建设,兰溪港区女埠作业区(一期)建成投用,金兰快速公交开通。完成三江堤防加固,大幅提升城市防洪能力。金华引水工程通水,建成钱塘垅水厂、开发区工业水厂,在金华地区率先实施分质供水。电网持续补强,实现所有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全覆盖。建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扬子江生态公园、兰江省级湿地公园、胡大山和南门湿地公园。
城乡发展成效显著。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市名单,诸葛镇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游埠镇、黄店镇、诸葛镇、永昌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乡镇,马涧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中国传统建筑之乡”。强势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名单。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增强,“八有八无”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乡风革命”、垃圾治理组合拳成效显著。
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以“碧水蓝天”为目标,三管齐下深入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3个国控断面和44条小流域、75个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7.8%,所有乡镇(街道)均为省级生态乡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能源消费增速逐步放缓。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城市金名片。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610元和23021元,“十三五”年均分别增长7.7%和8.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2∶1。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失业率保持低位。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健康兰溪”建设全面铺开,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全省示范。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及327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城乡公交。“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市、省食品安全市、省双拥模范城、省“无欠薪”市、省文明市等金名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无证明城市”改革的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着力规范各项行政审批流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建立“标准地”交地即开工项目联审机制,除负面清单外,全市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100%供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18年以来累计清理盘活低效用地10394亩。“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紧抓自贸区试点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十三五”外贸出口年均增长5.4%,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仍不够快,创新能力不足,文化旅游和农业价值未充分激活;城乡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平衡,综合交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加快发展存在资金、人才、资源等要素制约。
表1-1 兰溪市“十三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注:1.剔除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按2016-2019年均增速测算,2020年为412亿元,可完成规划目标总量;2.剔除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9年均增速为9.6%,可完成规划目标增速;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投资结构逐年优化;4.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受上级调控影响;5.五大产业已调整,原五大产业总产值(总收入)数据不统计;6.城市化率指标统计口径调整,原本使用城镇化率,现调整为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于金华(2.0%左右)0.42个百分点;8.单位GDP能耗降幅高于金华(13.5%左右)2.2个百分点;9.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原目标值设置过高(已经超过一线城市水平),现已完成金华下达任务。10.【】为累计值;()内为指标增速,单位%。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兰溪来说,需要认清形势,凝聚战略共识,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从国际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级,世界经济重心加速重构、科技产业加速变革、全球供应链强制性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由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浙江省内看,浙江已经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十四五”是浙江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阶段,将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从金华市来看,“十四五”是金华围绕“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总要求,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
“十四五”时期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疫情引发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区域城市竞争愈发激烈,要素供给约束不断加大。我市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突出优势,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新阶段加快发展的“五大机遇”:
一是充分发挥兰溪工业基础优势,迎接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的“换道超车”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进入产业化高潮期,而重塑国内供应链大循环将派生更多分工机会。疫情催生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我市工业基础扎实、制造门类齐全、低效土地再利用潜力大,有条件通过新兴产业“超前招商”占得先机,实现产业“换道超车”。
二是充分发挥兰溪新兴产业崛起、文旅和农业康养资源丰富等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中借势发展。我市光学膜、化合物半导体、3C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等新兴产业,是长三角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产业链环节,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长三角拥有全国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文旅、健康等享受型消费增长迅猛,为我市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变现”带来绝佳机遇。
三是充分发挥兰溪钱塘江上游、内河港口、三江聚城优势,在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中谋求城市能级提升的新良机。兰溪港可通过高等级的钱塘江航道直通杭州湾港口群,在铁公水联运优势下,将高效融入浙江大湾区物流体系,承接义甬舟大通道西延;“三江六岸”全域打造将提升我市在全省“大花园”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中的重要地位,以更高能级融入金义都市区。
四是交通改善、金兰同城将在未来五年不断增强我市要素吸引力,全面开启开放式发展新时代。未来五年,我市将实现高铁进城、航运复兴、高速加密、公路畅联;联杭入沪、链接千黄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金兰同城将共建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极核,我市有望成为“浙江中西部接轨长三角的新门户”,更加有利于人口回流、产业招商、开放发展。
五是通过持续大力项目招引建设和干部作风提升,未来五年将迎来投资效益集中显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赶超发展黄金期。我市正处在投资边际效益递增区间,为应对疫情,地方专项债等国家投融资政策宽松,为我市拉投资、补短板迎来政策机遇。在引、在建、投产的项目是加快赶超的底气和动力。通过2020年“项目招引建设年、干部作风提升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全面动员,干部队伍团结勤勉,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在上述背景下综合研判,我市“十四五”将迈入“三个关键发展阶段”:
一是现代化建设的开创期。未来五年,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跨越“中高收入门槛”,在数字化变革推动下,将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生态、宜居、智能、安全的现代城市系统,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好基础、开好篇。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