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六版)
二是高质量转型的攻坚期。未来五年,我市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文旅产业,低成本要素的低效率驱动,将加快向创新和资本要素的高效率驱动转换,产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集聚化、服务化进程,新旧动能“激荡交接”,经济结构进入高质量转型的攻坚期。
三是城市化发展的跨越期。未来五年,是我市把握金义都市区集聚极化关键阶段,突破县域经济要素动员能力不足的局限,通过金兰同城化迈向都市区经济的重大空间转型期;更是通过拥江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加快人口回流,提速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跨越期。
(三)展望二〇三五年远景。
我市二〇三五年远景发展目标是:我市综合实力重返全国“百强”,地区生产总值超1100亿元,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建设兰溪风采。产业发展质量更高,新旧动能全面转换,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城市发展深度接轨长三角,融入都市区,全面实现金兰同城。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学在兰溪、康养兰溪建设达到新高度,建成体育强市、文化强市、全国文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打响,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居民人均收入超12万元。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高水平建成平安兰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美丽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建成大美兰溪。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党员干部拼搏实干,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二、“十四五”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扣“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紧扣“担当追赶、再创辉煌”目标要求,勇挑使命担当,加快发展步伐,主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深入推进“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环境兴人”战略,努力融入长三角、共建都市区、推进金兰同城化,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全面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兰溪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推进“十四五”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质量优先与稳定增长相统一。将经济结构高质量转型放在优先地位,同时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避免转型叠加外部风险对经济过大冲击,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和社会和谐安定。
坚持增量拓展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努力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新增长点;又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促进产出效率提升。通过全域土地整理、工业腾笼换鸟、城市有机更新等方式,以增量创新带动存量调整。
坚持内生优势与开放合作相统一。积极挖掘我市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兰溪标识”;同时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展与长三角、金义都市区合作,推动金兰同城化,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既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引入战略资本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方向、做好服务,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赶超发展与民生福祉相统一。再创辉煌不仅是“数量指标”进位,更要体现质量优化和人民获得感提升,在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等方面全面提升发展水平,让广大兰溪人民共享经济赶超红利。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的总体奋斗目标是: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拼搏实干,争先进位。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加快赶超,发展质量明显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建成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金兰同城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城市能级大幅跃升。文化旅游加速融合,影响力显著增强。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县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宜业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更加坚实。具体目标如下:
综合实力加快赶超。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加快赶超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人民币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力争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
发展质量明显优化。创新驱动力更加强劲,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要素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6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力争达到25万元/亩;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人均旅游收入明显提高,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基本形成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工作和评估体系,建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示范市。
城市能级显著提升。金兰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全方位融入金义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内畅外联、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立,全面补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短板,初步建成生态、智慧、韧性城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三江六岸”中心城区首位度显著提升,人才不断集聚、人口加快回流。城乡加快融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把控,有效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碳总量及强度控制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以上。“大美兰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旅资源价值充分挖掘,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路径,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在山水人文中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建成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农民富裕富足。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不断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教育、卫生、就业、文体、社会保障与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充分,学在兰溪、康养兰溪品牌进一步打响,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治理走在前列。以“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为引领的系统化改革攻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最优投资环境市、最低营商成本市和最佳政务服务市。巩固提升基层矛调中心建设成果,打造全国一流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中探索一批“兰溪经验”。
表2-1兰溪市“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三、金兰同城,融入都市区发展大格局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着力推动金兰实质性同城化发展,举全市之力补齐综合交通短板,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迈升,在开放融合现代化上走前列。
(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按照“全域融入、精准对接、战略合作、共享资源”原则,主动接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点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在交通、产业、创新、平台、市场、要素、服务、生态等领域深度合作,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文化旅游、新兴服务、贸易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打造一批长三角重要的特色产业(服务)基地(目的地)。通过金兰同城化发展,与金义、杭州、上海都市圈紧密对接、分工协作,承接G60科创走廊、浙江义甬舟大通道等战略廊道实质性延伸。积极寻求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创新合作,探索飞地园区、合作开发区等新模式,探索运用“离岸双创”模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全面融入“数字长三角”。依托我市高铁开通、港口复兴机遇,全面接入“轨道上的长三角”,打造铁公水联运枢纽。将兰江-钱塘江建设成长三角区域联通皖南-浙西-浙南生态屏障与滨海生态保护带的重要生态廊道。积极融入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国际黄金游线,打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与新安江、富春江共同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共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社会治理、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参与一体化的市场、要素、标准、信用信息等体系建设,增强兰溪人民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获得感。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