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上接第九版)夯实供水、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实施婺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城市内涝综合整治、马达溪综合治理。适度超前建设主干道综合管廊、数字孪生城市等现代化新基建。按照功能分区推进板块招商,引入国内一流的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和科技地产商。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围绕科技研发、创业孵化、医药健康、教育产业、总部经济、会议经济、度假休闲等主导产业方向,积极开展产业项目招商,尽快集聚一批引领性产业项目。

  2.打造古城游憩商务区。加快兰溪古城保护性开发,植入文旅商贸新兴业态,打造独具古城风华韵味的游憩商务区(RBD)。重点推进桃花坞、天福山、金钟岭区块更新和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进城控区范围内闲置工业地块更新,鼓励连片开发改造、“退二进三”或建设都市型小微企业园。加快推进凯旋路沿线等重点片区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示范性推进兰棉、云山印染、味精厂、岩山砖瓦厂等地块先行更新,导入文化创意、电子商务、运动休闲、亲子游憩、健康养老、美食文化、时尚消费、城市民宿等新兴业态。加快兰溪购物广场、和平公园中央大厦等特色商业中心建设;打造古城美食小吃街、延安路精品服装街、告天台特色商业街区、人民路南段-云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启动高铁小镇建设,推进中医院迁建、永进化工厂改造,谋划画里民风民俗村(化里村)开发建设。挖掘黄大仙道教养生文化,统筹推进黄大仙宫、灵羊岛、石门槛景区一体化打造。强化古城历史遗迹保护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争取列入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

  3.提升溪西现代城市功能。按照“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溪西城市功能,打造都市服务业高度集聚的新城区。加快推进城市商业服务配套,打造振兴路五金配件特色街等特色街区,提高嘉泰商圈集聚度和人气度,引导彩虹城等商圈特色化发展。沿环城西路打造交易市场群,推进农贸农产品商贸城、汽车城、家居建材市场等提升服务、扩展辐射力。围绕丹溪大道和总部大楼周边集聚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推动兰花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打响“中国兰花之乡”品牌。深入实施“六城同创”,统筹谋划绿地、公园建设,全面补齐社区创建短板。实施一批城中村、园中村改造,大力推进一批老旧工业集聚区低效用地整治,加快建成区范围内工业区块清退。统筹谋划金角等重点区块规划开发,培育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都市型经济新业态。

  (二)推进城镇优化特色发展。

  突出乡镇发展特色,优化乡镇发展格局,提升集镇建设水平,打造江南人文古镇体验秘境。

  1.推进城镇差异特色发展。各乡镇(街道)根据是否纳入全市战略性产业平台情况,以及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基因等条件,明确发展定位和主导方向。根据各乡镇(街道)产业情况实施差异化考核,引导乡镇(街道)特色化发展。按照1个集镇带动若干中心村和若干特色村思路,优化村镇空间格局和要素配置,提高集镇建设品质和辐射力,创造优质城镇生活。打造一批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城镇。

  2.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提升游埠古镇风貌品质,开发早茶、民俗、摄影美学等体验产品,打造古埠商街原生态休闲体验古镇。依托5A级景区创建,打造诸葛古建筑文化古镇。综合开发女埠非遗古镇,与兰江水上游、女儿滩开发有机结合。挖掘永昌古镇的浙西古商贸文化,强化文化艺术场景,提升永昌古街业态品质。

  (三)完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围绕人民群众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提升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十四五”集中资源推进水利能源、城市安全、市政环保、数字新基建等设施建设。

  1.建设“优质供水”城市。“十四五”全面保障城乡优质供水,实现全市日供水20万吨目标。重点实施饮用水源“内拓外引”工程,深入开展水源联通、联调工程和芝堰水库水源补充调剂措施,建设兰溪市第三饮用水源,拓展金华、建德、千岛湖等外部优质水源。完善水厂布局,提升水厂制水能力。加快老旧管网改造,规范城区管网定期冲洗巡查等常态化机制。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巩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成果,完善统建统管长效机制,搭建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供水“一本账”“一张网”,向西部片区等供水需求矛盾突出区域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农村供水干管100公里。

  2.建设“能源可靠”城市。“十四五”根据城市与产业园区发展需要,调整优化配电网设置,满足溪西、老城(高铁小镇)、游埠等片区新增能源供应需求。重点建设(包括改造、扩建)一批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10千伏以下配电网网架实施改造提升。建设北部热电联产项目、浙能和协鑫集中供压缩空气项目、浙石油兰溪油库及配套泊位工程,打造辐射周边区域的成品油供应中转基地。推进油气体制改革、降低社会用能成本,建设一批电油气综合供能服务站,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3.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十四五”重点实施“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工程,与交通、文旅功能统筹考虑;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塘综合整治工程、重要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涝片治理等。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突出与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大三江”流域的洪水协同治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治、小流域防洪预警系统和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钱塘江流域防汛减灾数字化平台兰溪专用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健全内河航运气象服务保障、农业气象服务、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完善人工增雨一体化服务体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完善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围绕重点应急领域谋划应急产业园项目。建立应急部门统筹,行业监管部门、涉灾部门等协同,军地协调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

  4.建设“绿色循环”城市。“十四五”重点实施游埠、诸葛等污水厂(站)提升扩建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建设污泥处理、中水回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程;实施老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优化全市域地下管网体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谋划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运厨余垃圾处理厂,提升固废危废处理能力。结合城市及社区小型绿地,建设“口袋公园”,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环境。结合我市环保产业培育,积极创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大力推进能源双控、节能减碳,积极发展林业碳汇。

  5.建设“未来数字”城市。谋划兰溪“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城市”,积极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十四五”先行实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法院等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停车泊位等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推动各级人大政协行政司法机关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安全前提下的数据共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及配套项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等新基建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桃花坞未来社区,打造美好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谋划建设若干未来村庄。

  (下转第十一版)

  专栏6:

  “十四五”金兰创新城重点建设项目导向

  科创孵化类项目:在行知学院板块打造大学科技园,搭建国际教育和青年创业平台,建设孵化中试基地。

  康养休闲类项目:谋划“长三角康养基地”,发展体检疗养、慢病康复、养老养生、度假休闲、健康地产等功能。

  会议度假类项目:突出田园城市功能,依托兰湖旅游度假区,导入田园式会议中心、会议型五星级酒店等会议经济项目。

  人口集聚类项目:加快落地中德职教中心、兰溪杭州育才学校、旅游集散中心等人口导入性强的功能性项目。

  专栏7:

  “十四五”主要乡镇(街道)发展定位导向

  永昌街道。推动纺织业、环保产业等工业集聚布局,打造全市工业提质增效示范区;拓展挖掘“李渔”文化,以李渔戏剧小镇为中心,结合伊园、夏李村未来村庄、永昌古街、百凤林、东风水库等文旅农特色资源,打造宜居宜游的中国传统美学沉浸式体验景区,整体成为以戏剧为特色的长三角文化旅游示范区。

  赤溪街道。推进纺织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小微园集群;以荷虾稻鱼立体生态混养产业为主导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做强水产养殖转型示范区;依托金满湖荷花小镇建设辐射金华乃至整个浙中地区的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带动乡村旅游高质

  量发展,打造现代工贸文旅示范区。

  女埠街道。推动环保、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承接光电信息新材料、医药产业拓展;依托女埠作业区培育临港型产业;延伸枇杷、甘蔗等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挖掘女埠老街、古建古玩、女儿滩、古村落、沿江绿道等资源,打造“浪漫女儿埠、理学商邦地”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区。

  游埠镇。通过低效用地整治做强镇南园区,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一批智能制造小微园;加快完善外部交通、镇区给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谋划开发衢江航运;加快珍珠塘转型升级,发展稻鱼、稻虾、稻蟹等生态养殖;打响“郎静山”名片,挖掘早茶文化、白鹭栖息地资源,以国际艺术摄影小镇、民宿村、贯休文化园等为载体,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造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诸葛镇。推进纺织、毛巾等行业落后产能出清,部分进入小微园发展,严控环境质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推动诸葛-长乐整体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拓展高隆岗、351国道沿线、古建筑安置地块、樱花园、天生堂等地块,并与永昌、水亭、游埠、黄店等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做强文化体验、研学养生和青年业态,以全域文旅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以“诸葛”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文化旅游名镇。

  黄店镇。坚决守护好全市“大水缸”——芝堰水库,全力保护好水源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构建“一心两线三区”骨干网布局,实现一产围绕旅游种,二产围绕旅游抓,三产围绕旅游做,深入挖掘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健康养生一体、文化运动休闲并重的产业元素,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具有黄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积极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农副产品,探索茉莉花、玳玳花、大红柿、翠玉梨、蜂蜜等农产品的深加工模式,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创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示范镇。

  香溪镇。依托“双万工程”,提升柑橘、杨梅、水稻、桑葚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和品质,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国际游艇小镇项目,整合范浚文化、万亩良田、将军岩、北山民宿、陈山等文旅资源,融入诗路文化带,打造兰江水上旅游重要门户节点,成为现代化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马涧镇。在新兴产业园(何塘头)规划范围内预留用地空间,集镇区块工业实行萎缩化管理,围绕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集“种植、深加工、冷链、科普、采摘、文旅”一体化的杨梅产业链,拓展民宿康养、红色文旅,打造“中国杨梅第一镇”。依托兰溪北向山区资源,布局矿产、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产业项目,打造北向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镇。

  梅江镇。推动小微轻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与横溪相向协同,承接义乌先进制造、电商物流等产业溢出,着力培育文化创意用品、包装印刷等产业,并结合新兴产业园进行战略性产业链配套;做强高粱、香榧生态休闲农业全产业链;围绕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重点培育生态观光、康养度假、农旅融合等业态,打造国际化的山地旅游度假胜地。

  横溪镇。发挥东北门户区位优势,打造对接浦江、义乌和金义都市新区的桥头堡,成为金兰同城化的东部主阵地;加快全域整治,实施低效工业“退二提二”和“退二进三”,发展时尚包装、文化用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承接义乌产业转移的小微企业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农旅融合产业等,围绕镇区人口集聚拓展生活性服务功能,做好镇村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工贸新市镇。

  灵洞乡。构建“电厂+”“物流+”“建材+”产业链,推动水泥行业整合提升,发展装配式建筑等绿色环保建筑产业;依托嘉宝物流和兰溪港区方下店作业区建设,积极推动铁公水联运,与婺城港区一体化打造临港产业基地;挖掘“霞客文化”,依托六洞山风景名胜区等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金兰同城的重要产业功能区。

  水亭乡。重点发展中药材、文旦等特色农业,建设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打造“浙江畲乡药镇”;挖掘畲族民俗文化,拓展畲乡风情游线,发展民俗旅游度假,围绕畲医康养、金印水库度假区、民族村落农庄、畲柚小镇、畲乡创业园、畲乡风情园等载体,打造农旅文“三位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区。

  柏社乡。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茶叶、杨梅等有机农产品种植,开发相关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积极推动健康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业发展,培育高端定制化农业品牌;打造东皋心越“文化名片”,挖掘历史文化潜力,结合蒋氏宗祠保护、嵩山古窑开发、滑草场等项目契机,积极推动乡村慢生活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旅项目,打造“养心柏社”。

  专栏8:

  “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优质供水”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游埠、姚家枢纽引水入城工程、新双峰岭水库工程、建德引水工程、开发区新工业水厂建设工程、供水管网延伸及村网(含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北部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东芝灌区现代化灌区改造。

  “能源可靠”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00千伏兰江-建德、芝堰-建德线路工程,220千伏曹家-孟湖线路工程,110千伏水亭、上戴输变电工程,10kV及以下配电网网架改造提升;谋划建设220 千伏云山变改造、黄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马达、横山、长岗、横溪输变电及兰溪变扩建工程;建设兰溪北部热电联产项目、浙能和协鑫集中供压缩空气项目、浙石油兰溪油库及配套泊位工程、一批电油气综合供能服务站。

  “安全韧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工程、城区防洪标准提升应急工程(西门城墙段,续建)、游埠溪和赤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甘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马达溪综合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何家溪古河道水系生态治理、农村涝片治理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环境监测系统及设备更新改造项目。

  “绿色循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诸葛镇污水处理厂迁扩建、游埠污水处理厂扩容提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女埠、永昌、赤溪、灵洞等12个乡镇街道污水管网,实施50个点位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回转窑超低排放改造,张塘角等一批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项目,“绿美兰溪”现代林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