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15版:专版

学生、家长、老师这么说

中小学英语主科地位该取消吗?

该不该撼动中小学英语主科地位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外语)的主科地位,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主科,不再将英语(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此建议一出,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英语作为主科过于应试偏离了学习初衷,反对者认为此举缺乏远见,不利于未来国家发展。那么,到底该不该取消中小学英语的主科地位呢?

  支持方: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学外语

  “我是个“80后”,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不教英语,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课,后来在高中、大学按部就班地跟着学下来,成绩还算可以。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我并不觉得自己英语学得晚,而且我认为,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出国,或者长大后不从事直接与英语相关的工作,那么英语学习够用就行,不如把省下来的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学习上。事实上,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英语,我上学的时候就有同学因为语言能力较差一直被英语成绩拖后腿。”小学生家长王女士道。

  中学生家长杨先生认,支持取消英语(外语)在中小学主科地位的建议。英语确实应该学,但完全没必要和语文、数学同等待遇,物理、地理、生物都可以实行满分80分,为什么英语不行?我不明白它比这些学科重要多少。其实,物理、地理、生物这些学科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孩子学习英语过于应试,家长们甚至从幼儿园就给孩子报英语辅导班,升入中学后,孩子们还要在放学后、休息日参加校外培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大多数人达到英语普及水平就够了,没必要那么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遇到资料翻译等问题,完全可以用专业软件来解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扼杀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外语作为主科和高考的重头戏时,老师和家长逼着孩子学,引发不少孩子反感外语甚至是仇视外语。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有这种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越是让我重视英语,我就越不想好好学,成绩也不理想。直到后来我出国旅游,亲身感受到不学好英语无法交流的时候,我才真正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所以,不用逼着孩子学,孩子反而可能会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动力。现在热门的国学、编程、体能训练都是这样,好的、有用的东西大家自然会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张女士讲到。

  反对方:学科格局不能贸然改变

  小学生家长胡一峰认为,提出问题本身是有意义的,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统筹调整中小学教育的学科布局,改革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但不应导向简单地缩减某一门课时。

  具体到是否取消外语主科地位,至少应考虑三个层面:第一,从教育的层面,我们应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设计更加符合时代趋势的学科格局?因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项“未来工程”,也就是塑造未来的工程,因此,必须具备长期的眼光,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而更深更广的全球交流,是世界发展大势。今天的教育,应该为未来建立一个符合这一趋势的基础,而不是相反。第二,从文明的层面,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明的载体。在当今世界,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也必须建立在对其他文明的充分了解和客观认识之上。翻译软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言不同带来的阻隔,但是,至少目前的翻译软件还无法准确传达语言内在的文明神韵。第三,从社会的层面,教育必须服务社会发展,应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如果在没有充分调研和预判的情况下,贸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格局,最大的可能是社会对英语素养的需求无法满足,必须由校外教育“代偿”,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我从两三岁时开始学英语,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可以说,英语是我的强势学科。尤其上了中学,科目多了,平时英语考试我不复习都可以拿高分,省下来时间我可以用来学数学、背语文什么的。我不希望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因为那样的话,我就没有优势了。再说,如果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很多同学就不会重视这门学科,甚至早早放弃英语的学习。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未来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我们要是不好好学习英语,未来参与国家建设时肯定会遇到困难,会影响国家发展的。”初中生小周说。

  专家观点:英语学习需改进而非“翻烧饼”

  现在讨论要不要将外语作为中小学主科的问题,不妨先回顾与此相关的两件事:一是在1922年新学制设置安排全面开设科学课(物理、化学),这是此前数年当时的教育专家们对中国教育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不实”而提出的改进方案,当时遇到“无用”“条件不足”等一堆反对意见,后来的事实证明学过的物理、化学大多数学生确实没有直接使用,但对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提升、思维方式改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将20多年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外语作为主科和现在有人提出取消其主科地位的社会与教育发展背景作一比较,便不难看出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需要进一步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目标而做出的选择,尽管在教学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个决策对当下建设教育强国、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依然是没有错的,依然需要进一步改进措施将它落实好,而不是撤退或“翻烧饼”。 据《北京日报》